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琛指出,在新国际环境下,全球面临“碎片化的发展观”等挑战,这要求文化产品出海必须具备更高的文化敏感度。
欧洲在对美贸易方面高度依赖。欧盟超过30%的商品出口至海外,其中美国市场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德国等大型经济体而言。这种依赖使得美国近期提升关税的举措,特别是特朗普提出的一系列加征关税政策,对欧盟构成了严峻挑战。许多欧洲国家对此表示担忧,因为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关税上升无疑将对欧盟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乘“数”而上、向“智”而行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大国工匠的角色非但没有弱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反而更加迫切。培育基石栋梁,夯实微观基础,产业升级才能积跬步至千里。
目前,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数百亿,用户渗透率过半,企业数量激增。这也意味着,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期趋于结束,亟待转型。行业观察者认为,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并呈现出监管规范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内容精品化三大趋势。
人民群众也是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十四五”以来,应急管理部大力培育群众防灾避险能力,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和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超过100万人。
从线上线下的对比,观察消费结构之变。今年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近10万亿元,同比增长9.6%,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以旧换新政策和居民消费升级共同作用下,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逐月攀升,一件件新鲜上架、往来穿梭的商品,不仅传递着购买意愿趋于活跃的讯号,也表明线上消费潜力巨大。实际上,今年以来,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增势显著,消费扩容提质的趋势依然明显。随着政策托举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发挥,消费梯度“级差”中的内需潜力将不断被挖掘出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聚焦这一主线,山东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擦亮“花开齐鲁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支持3个县(区)开展共同现代化试点,7个模范集体、7名模范个人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得表彰。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