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范围来看,古镇保护与开发正经历一个从盲目扩张到理性回归的过程。尽管在初期会走一些弯路,但这与地方政府认知水平、政策执行力度密切相关。从事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规划师们始终秉持正确理念,致力于推动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希望更多地方政府能够真正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做到传承与发展并重。
受台风影响,昨日,广东、海南等多地实施“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多条线路停运、停航。随着台风“韦帕”影响减弱,目前深中通道全线已恢复双向通行,港珠澳大桥已恢复通行及通关服务,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同步恢复营运。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称,广东省全力扎实做好防台风工作。广东省防总派出10个工作组赴重点地市督导防风工作。珠海、阳江、江门、茂名4市和15个区县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截至20日13时,全省累计转移人员669162人,其中海上转移人员12036人,陆上转移人员657126人。
汉风雄浑的徐州与吴韵灵动的常州,是江苏大地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亦是绿茵场上的荣耀同行者。绿茵激情点燃盛夏,汉风雅韵相约龙城。在“苏超”的热浪奔涌中,徐州文旅携“国潮汉风”的时尚基因和“快哉徐州”的美景美食,与常州共赴一场跨越南北的文旅盛会。
这种开发理念背后,反映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认知差异。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多关注古镇的旅游经济价值;而在发达国家,人们更早认识到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保护置于首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公众对古镇保护的认知也在逐步深化,未来希望能真正实现从“以旅养文”向“以文促旅”的转变。
一是出行选择更多元。作为快速出行,高铁、民航是大家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了2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个,其中还有5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这三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和经验,也应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早在2018年,浙江嘉兴便创新提出行政检查要“综合查一次”,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历经6年探索实践,去年《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出台,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能够在相关区域甚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是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