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期“中外对话”节目中,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菲律宾国际安全研究学会主席隆美尔·班乐义(Rommel Banlaoi),就南海问题的解决之道展开深入探讨。
据悉,全球超过80%的贸易货物都通过海运运输,国际航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金田林看来,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有三大核心必要性:一是突破传统港口受限于空间饱和与能源依赖的局限,有助于港口提质增效降本;二是有助于港口应对气候危机与合规压力;三是通过数据贯通与流程再造,能够激活港口作为物流链核心环节的枢纽效能,畅通全社会经济循环。
“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从0到1’的早期阶段,尚未全面进入‘从1到N’的商业爆发期。”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方面,卫星制造、发射成本依然高企,商业模式探索尚不清晰,用户付费意愿不足;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可靠性、标准化等关键环节,民企仍需时间补齐短板。
肾功能受损者:肾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和“排水工”,一旦功能下降,水分和电解质的代谢速度都会减慢。对于患有慢性肾病或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即便是正常饮水量,也可能因为排不出去而在体内累积,从而诱发“水中毒”。因此,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饮水量。
从国内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存在重点难点问题。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竞争优势,也是“王牌”优势。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优势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多年不断努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规模效应持续增强。但同时,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仍在制约着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例如,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内卷式”竞争持续引发广泛关注,这种恶性竞争还会在产业内和产业间传导,危害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制止。
“推出对非零关税政策,鼓励更多非洲商品输入中国,同样会促进中国产业跃升。”王进杰认为。比如,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价格竞争压力,倒逼云南咖啡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良工艺,精品率、深加工率不断提升。尼日利亚腰果出口中国的同时,中方企业也在该国投资建设自动化去壳厂,降低了当地加工成本并创造就业机会,也带动了中国食品机械出口增长。“在合作与竞争中,中非已然孕育了更高层次的互补融合”。
叶燕斐注意到,如今有很多跨国公司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500强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这些企业在碳减排方面会有更多需求。“在购买碳汇的消费品企业、能源企业、金融机构中,汽车行业企业可能是最有潜力(促进自愿碳市场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