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奇迹”到“人民城市”的转变,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与人民立场的坚定坚守。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城市工作必须彻底依靠工人阶级的论述,早已锚定城市发展的人民属性;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城市建设在构建工业化基础的同时,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底色;改革开放后,市场化转型释放城市活力,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跃升至2012年的52.57%,其间让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理念从未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现代化道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将城市工作重心从空间扩张转向人的全面发展;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五个转变”重构发展范式,以“七个着力”明确实践路径,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的阶段。
德威特:欧洲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正如欧委会所说,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但我会把重点放在合作伙伴上。重要的是,与其试图击倒对方,不如尝试看看我们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能有什么共同点。
王阳明的学说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中活的智慧。良知在他这里是整个精神生活,同一个行为,可以得到知识上、德性上两方面的收获。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王阳明是在朱熹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通过心对理的符合具体情景的诠释,使恒定的变为当下的,一般的变为特殊的:“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代表了理学的基本方向,这就是“生命的学问”。它重视实践,主张“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是王阳明思想的特点,也是王阳明学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人文经济学在肯定双向转化机制的同时,绝不是仅仅强调均衡的“两点论”而无“重点论”,而是重点关注和考察“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即更强调人文价值为经济铸魂、赋能作用,以及文化原创力如何通过人文经济形态转化为经济创新业态。因此,通过唯物史观对人文经济学进行创新阐释,不仅要揭示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表达贯穿人类历史始终的主体性价值维度,阐明人文何以铸魂、何以赋能经济。
王阳明的成熟学说“致良知”有两个方向:由内至外的推致义和由外至内的获致义。这是因为“致”的字义可有这两个方向:“推致”,如“致敬”“致礼”,是由内至外;“获致”“招致”等,是把外在的东西收归于内,由积累而大,这是由外至内。在王阳明看来,“推致”义,即他在《传习录》中提出的“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意思是把心里本有的良知推行到所做的事上去,使它们都在良知所代表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导正下,从而保证做事有正确的价值方向;由外至内的“获致”义,是在致良知的实际行动中,使精神活动得到多方面开掘,从而使良知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入。
为提高聚驱开发效果,杏南油田还将数字化建设融入聚驱开发全过程,先后完成2947个重要点位、19934个设备参数的工控数据迁移,配套开发“生产调控”“视频监视”和“生产调度”三个系统,实现设备参数区间预警、设备故障分级预报警、生产数据实时分析。
不得不提的是,早在2023年,美国银行业就因为高利率环境一度面临较为严峻的风险,硅谷银行等出现危机。美联储过晚降息也可能导致高利率持续从负债端及资产端对银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美国中小银行而言,可能带来更多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澎湃新闻:您提到,“欧盟的战略不该是对抗,而应是与中国共存,维护欧洲价值观,同时促进共同利益。”2019年,欧盟首次出台对华“三重定位”,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中欧关系。您如何看待这一定位?这对双边关系,尤其经贸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