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四部委设立了28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带动全国各地成立200多家研究基地,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矩阵。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红色基因传承、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核心遗址田野考古中获得多项新发现、新成果,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制作播出电视节目《汉字中国》、《何以中国》、《非遗里的中国》,舞台剧《三千孤儿入内蒙》,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等一批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优秀作品。2024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对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的72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在全社会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圆桌对话环节,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等专家聚焦“湾区经济协同发展”核心议题,强调目前需破解“三法域三关税区”制度壁垒,通过建立规则衔接、标准共通、资质互认“三张清单”,推动从物理相连到制度同频的跨越。专家们建议强化差异化定位:香港作为“超级连接器”、深圳打造硬科技策源地、广州则发挥制造服务双引擎功能,形成创新闭环。(完)
马兰村内的晋察冀日报社旧址保存完好。狭窄的小院里,机房、排字印刷室、电讯收发室等,再现了80多年前办报的历史场景。排字印刷室墙壁上挂着一张邓拓签字的《公证状》复印件。“当年条件很艰苦,报社打算在村南建办公场所,老百姓拿出木料、钱踊跃支持。《公证状》就是报社为感谢村民写下的。”梁林江说,报社转移时,所借物品都还了回去,一针一线都没拿。
通过馆校合作,展馆围绕“重庆大轰炸”主题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样本,在全市数十所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防空洞大讲堂”课程,“教育研学+国防教育”的融合路径不断拓展。
水稻喜欢温暖湿润,但新疆和田有个叫稻香村的地方,却在沙漠边缘种出万亩水稻。稻香村原名阿亚格墩村,过去虽然有喀拉喀什河的灌溉之利,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日益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立法法、代表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有关省区市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