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这个位于祖国南端的哨所,感受最深的不仅是盛夏酷暑带来的扑面热浪,更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执勤效率提升,记者不禁感慨,科技正赋予哨所更多科技元素,官兵高效执勤、履行使命的脚步越迈越扎实。
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站依山而建、与山相融。作为中国唯一建在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该站24小时不间断运转照看受伤收容的动物,近距离守护高原生态链。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环卫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摊位前,中医科理疗师马林林带着小朋友一起制作艾条。10岁的刘生荣在马林林指导下制作了一根艾条,兴奋地说:“我觉得制作艾条特别好玩,还了解到艾条能驱蚊,中医真神奇。”
3时28分,对讲机里传来中队长的命令:“出动无人机搜索热源!”接到指令,我调整无人机航向,很快锁定可疑人员位置。在“智能哨兵”系统的助力下,应急小队成功控制3名可疑男子,随后将他们移交给相关部门。
“看不到哨兵执勤,但‘哨兵’其实无处不在。”同行的该中队刘中队长介绍说,哨所地处咽喉位置,周围环境复杂,对官兵应急处突能力要求高,传统执勤模式很难实现全面管控。“尤其是夏季,不仅室外温度很高,而且哨所防区草木丛生,可疑人员一旦钻进密林深处,搜索起来十分困难。”刘中队长说。
当晚,由伊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传承国粹 共筑健康”义诊活动启动。10余家医疗单位在汉宾公园设置义诊点位,为市民提供中医义诊服务。此次“中医夜市”将持续到7月底。在一些义诊点,市民还现场感受了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到广场上遛弯,看到在义诊。医生给我号了个脉,开了药方,调理一下。”市民李冬冰说。
祁连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高原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分布有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救助站收容的36种野生动物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为中国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助站已成为观察祁连山生态保护的一个切片。
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表示,2021-2024年,累计有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2024年是2020年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