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抗战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抗日战争学术交流重要平台。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入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全国抗战纪念馆联盟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文物征集、内涵挖掘、保护利用、以物证史等方面形成研究合力,发挥协同研究功能。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协同发展,助力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和红色文化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共同发起成立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同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出版“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等,为抗战史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展览展示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还完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斗争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北京抗日战争志·军事卷》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子项目。2023年9月,抗战馆创办《纪念馆研究》学术期刊,全力打造纪念馆研究交流、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
有很多网友被这个瞬间感动,有人说,“被郑钦文身上强大、自信、坚韧的力量震撼到流泪了”;也有人说,“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之人,郑钦文做到了。”
水稻喜欢温暖湿润,但新疆和田有个叫稻香村的地方,却在沙漠边缘种出万亩水稻。稻香村原名阿亚格墩村,过去虽然有喀拉喀什河的灌溉之利,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2019年,重庆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对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综合运用现代新科技、新技术手段,利用场景雕塑、影视艺术手法,结合同期声、光影特效等技术,再现历史原貌。2021年对外开放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每年组织纪念仪式、主题宣讲、朗诵会等活动30余场,至2025年7月累计接待游客超81万人次,逐渐成为重庆重要的历史文化参观教育目的地。
记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请谈一下抗战馆是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全新亮相,展览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将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将各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重点凸显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为了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们还注重深挖细节、以物证史。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比如记载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七七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烈士证明书、关于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档案等。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和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增强参与感,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展览十分注重艺术性,增设了《长城》、《黄河》大型浮雕以及《根据地军民》大型组雕、《我要去延安》群雕、《江山永固》重彩壁画等艺术品。展览还展示了从国内外搜集的诸多珍贵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