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对“地瓜经济”的精彩比喻,生动阐释了“走出去”的中国智慧。
2025年以来,该区正大力提升商圈能级,加快商圈空中连廊、长安文化国际商业街建设,推进北城天街等购物中心业态升级;在繁荣商贸业态方面,该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举办丰富多彩的首发首展首秀活动,力争引进区域品牌首店100家以上。
其中,首要任务是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等;其次再考虑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例如通过文物修缮、非遗展示、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吸引力;最后才是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升级硬件设施是近年来洋山港应对业务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洋山港一期至四期码头岸线绵延近8公里,桥吊总量已由2021年初的88座增长至如今的103座。预计9月,洋山港四期码头还将增配一座桥吊,届时码头每77米就有一座大型吊机。目前,部分老旧桥吊已通过返厂升级实现了寿命延长、功能提升和整体加高。
关于开发意识的问题,我觉得需把握好“度”。一方面,部分衰落的古镇需要通过旅游激活,适当引入民宿、文化体验等业态,有助于恢复活力;另一方面,若开发过度,则会破坏古镇原有的生活肌理和文化氛围。因此,应提倡“可持续旅游管理”,平衡游客需求与居民利益,避免短期内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联合参访活动走进重庆市江北区,在观音桥商圈,参访团一行感受了当地商贸经济的繁荣。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此外,旅游设施的配置必须与承载力相匹配。以丽江为例,古城容量较大,但因全国游客集中涌入,导致旅游环境压力剧增。对此,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引导游客分散至周边村镇,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这不仅是对古镇本身的保护,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