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岛封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新阶段的开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封关后,未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好地向世界开放?
周荃:近年来,我参加了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调研,也提交了关于城市更新的提案。从城市更新工作现状来看,还需要从法律法规、资金投入与模式、技术标准等多方面持续完善。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扎根青藏高原,从事高原生态研究30余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极端环境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此外,他继承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遗志,聚焦西藏本地人才培养和高校学科建设,通过与复旦大学合作等方式,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推动高原生态研究薪火相传。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需求”,我国经济正经历深层次的转型,消费市场的培育和激活是关键一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像中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培育更多体验式消费项目,对拉动内需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应建设更加规范的消费市场,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欣赏自然风光、学习了解我国历史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外游客的刚需,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中国市场的转型已然发生,各地努力打造文旅品牌也是中国消费分层与转型的生动体现。
创新无处不在,活力蕴藏于真实需求之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企业摆脱“内卷”焦虑,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既要仰望星空,追求前沿突破,又要脚踏实地,深耕民生需求。唯此,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接地气又有活力的创新动能。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莫里尔法》的颁布,这一法案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技术教育的转变。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创立了青年商业社,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实践,迈出了美国创业教育探索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德国出现了“手工业者创业培训”,强调技术传承与商业运营结合。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成为全球创业教育的先驱。这一时期,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校和专业领域。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属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期,创业教育逐渐从个别课程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进入成熟期,创业教育出现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社会深度融合。各国政府“各显神通”,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纷纷下场“花式整活”,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欣旺达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出口细分型号多且数量大。在参与“检查验证+合格保证”改革试点后,该公司锂电池出口时效大幅提升。
2018年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暖泉镇倾力打造“小木耳、大产业”,产业效益逐步凸显:建成年产5000万棒的腾宇菌包厂和年产1亿万棒的心言菌包厂,全部建立菌种研发中心,迈出种业本土化之路;积极谋划黑木耳粉、黑木耳酱等精深加工产品的换挡升级,打造黑木耳上下游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