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这个水宫仙子,以花叶根茎滋养众生,功用似乎总不离“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亭亭净植”的特性。其出淤泥而不染,故而能破血散瘀、清心消暑;中通外直,故可补益心脾、补血养血;亭亭净植,故能升阳、轻宣解毒。
在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校史馆里和教学楼走廊上,可以看到不少印有先烈英勇事迹的宣传展板,1942年牺牲于滇缅抗日前线的柳树人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此次划分的Ⅰ类地区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6个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村民富裕、环境提升,让北大村的容貌焕然一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让这里平添几分人文精神的风骨。莆田享有“海滨邹鲁”盛誉,状元文化是城市文脉的重要元素,北大村借“北大”地名之利,更成为展示状元文化的集中地。
推动作风建设向上向好,须将“常”“长”二字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常”中有“长”,以常态之功促长效之治。“长”寓于“常”,以长效之制固常态之效。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刚性有力的执行保障、深厚持久的文化涵养,为日常的监督、教育、纠治提供了稳定遵循和有力支撑。制度的长效性确保了监督的规范性、教育的系统性、纠治的精准性;文化的长久浸润则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使遵规守纪、弘扬正气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得作风建设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嵌入日常肌理,融入组织血脉,确保常态之功行稳致远。
他介绍,我国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以“产业需求驱动、技术技能导向、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特征,形成了“国家战略引领、区域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灵活”的立体化发展格局。目前,职业本科专业总数为298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截至2025年3月,职业本科专业布点中,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土木建筑这五大类占了大头(67.6%)。职业本科学科专业设置的原则是‘产业需要啥,专业就设啥’,紧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产业前沿,动态调整,力求跟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匹配。”
师资队伍“繁星引领”。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形成了立体化教师典型群像。“多元融合、深度探究”的改革者侯宇教授深耕教法创新;学科团队带头人夏绪辉教授带领青年学者突破先进高强钢制造成型“卡脖子”技术;还有一大批教师传承“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坚守,共同构筑起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精神坐标。学院拥有外籍院士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各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50余人。主持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2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