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学校,转专业并非高不可攀。灵活宽松的转专业政策背后,并非鼓励所有学生盲目追求热门,而是为了留出更多持续探索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找准兴趣结合点,从而提升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的匹配度。学生确有实力,无论转哪个专业,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一下转专业未尝不可。但不同的专业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充分考量自己是否符合这些要求。
近日,多地开展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灯光的专项行动。但专家指出,我国尚未制定电动自行车远光灯的相关标准,亟须多管齐下,给违规大灯踩一脚“刹车”。那么,“灯光刺客”相关的一系列销售、改装乱象该如何有效进行监管呢?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海书展每一个“首次”,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基于服务意识,都是看到读者和展商的需求。她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是为了噱头而创新,这就是上海书展品牌的第二个密码:以需求为导向。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前所长汪朝光研究员在推荐语中说,这部日记“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所承受的颠沛流离之苦、空袭频仍之险、生活困顿之窘、社会动荡之难的真实写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吴景平教授提示日记对战时地方金融业的记录极具价值,李亦怀的作为更展现了金融从业者的应变能力、职业操守和家国情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道炫教授表示:“战争、生活、金钱、世家大族……都可以在这部日记中看到脉络,从而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历史深处的肌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生教授则指出日记处理的是金融、“日常”和“地方”,“婚丧嫁娶背后是人际网络,推杯换盏之余是地方和中央”。
王春明认为,政策创新不仅能为青年铺就成长道路,还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从政策智库的视角看,文献资源与数据洞察可有力支撑大湾区智能科技产业跨界创新,南沙可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整合,打造智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组合拳”,同时构建数据驱动的政策效能评估体系,为南沙智能科技发展注入更多前瞻性研究分析要素。
对此,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7月30日至8月6日,“抗战胜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顺利举办。两岸30多家媒体44名记者赴长沙、常德、衡阳、怀化等抗战名城,参访重要战场旧址和抗战纪念场馆,采访抗战老兵和文史专家,参加衡山忠烈祠祭拜仪式,了解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并采访见证乡村振兴与科技发展成果。7月18日至25日,“共缅抗战英烈 同温中华文化”——2025鄂台师生文史教学观摩交流会活动在湖北襄阳举办。两岸百余名师生在张自忠将军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肃穆凭吊,在历史课堂进行古今对话交流楚文化、三国文化,学习中华历史,重温抗战历程,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1934年元旦,34岁的银行经理李亦怀在温州提笔写下第一篇日记时,或许并未料到这将是一部跨越13年、41册、150万字的时代见证。作为湖南湘阴李氏家族的后人,他的曾祖父是道光年间两江总督李星沅,祖父李桓曾任江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父亲是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的李辅燿。李氏家族与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因抗日战争的爆发,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了最为艰难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