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莫里尔法》的颁布,这一法案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技术教育的转变。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创立了青年商业社,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实践,迈出了美国创业教育探索的“第一步”。20世纪30年代,德国出现了“手工业者创业培训”,强调技术传承与商业运营结合。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成为全球创业教育的先驱。这一时期,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校和专业领域。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属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期,创业教育逐渐从个别课程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进入成熟期,创业教育出现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社会深度融合。各国政府“各显神通”,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纷纷下场“花式整活”,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
角色转换,在课堂上培养CEO。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个阶段都有创业相关的课程,创新创业的“种子”早早就扎根在德国孩子心底。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校就设立了“模拟公司”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创业,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制定商业计划、市场调研、售卖商品等理论知识,以真实的模拟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将凛冽的高原寒风转化为清洁电能,2024年1月,我国超高海拔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欧玛亭嘎风电场在藏北正式投产发电。每年约2亿度电可以从这里输向千家万户,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彻底告别冬季缺电历史。
那曲市国家公园创建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何应前:通过两年多这个监测,我们对重要的旗舰物种的恢复情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像藏羚羊的数量稳步提升。从最先开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里面只有六万多只,增加到现在的接近十六万只。
“2024年,暖泉镇黑木耳种植区域覆盖10个行政村,共135个黑木耳种植基地,栽植黑木耳4549余万棒。”中阳县暖泉镇镇长武志芳站在心言中阳县黑木耳产业园区介绍,带动全县农户或村集体收入超过900万元,“现在正在加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扶持力度,加快塑造黑木耳特色品牌。”
春季过敏的“主角”是花粉,尤其是树木花粉,如柏树、桦树、杨树、柳树等。此时气温回升,花草萌发,花粉随风飘散,易引发急性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突发性打喷嚏、流清涕、眼睛发痒等症状,且多在白天户外活动后加重,随花期结束逐渐缓解。
产业生态存在运行短板。沉浸式文旅演艺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编剧、导演、技术等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此外,创作运营衔接不畅,一些项目在创作阶段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导致作品与市场需求脱节。而在运营阶段,又因营销推广和运营管理不足,难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产业链条仍不完整,沉浸式文旅演艺涵盖内容创作、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演出运营、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但目前缺乏有效的产业协作机制。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无比舒服,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总能碰撞出新的创意。”Yaya说,她明显感受到和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渐融入乡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