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自身安全日益受到挑战的欧盟选择了“泛安全化”的解决路径,中欧之间因电动汽车、医疗器械的经贸摩擦也由此而起。在科技领域,欧盟一方面力求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对任一大国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其实际政策却部分呈现出追随美国“小院高墙”的倾向,甚至有学者撰文认为,欧盟推动“去风险”促使欧美对华政策进一步协调,加大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对华“精准脱钩”。
欧洲的焦虑并不止于逐渐失去在中欧经贸关系上的主导地位,还在于外部世界的巨变对欧洲带来的冲击。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发的难民潮给欧洲带来巨大的挑战。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叠加逆全球化浪潮,成为欧洲右翼民粹势力崛起的重要助力。在这一背景下,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努力造成严重冲击。而在大洋彼岸,特朗普两次当选美国总统也使跨大西洋关系的根基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动摇。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更是将欧洲推到了离战火近在咫尺的边缘……
据悉,“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联合参访活动由重庆市政府侨务办、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重庆市侨联、四川省侨务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侨联、重庆分社、四川分社、重庆海外联谊会、四川海外联谊会等共同组织。(完)
除了官方层面的协调,不少受访嘉宾认为民间互动是破解认知隔阂的关键。在周弘看来,若要改善中欧关系,需从民间交往切入。唯有扩大人民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扭转当前中欧关系的氛围。随着民间交往的深入,欧洲政治生态将逐步发生变化,政客在选票导向下作出政策调整,中欧关系就有望迎来转机。
纪宁说:“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逐渐进入饱和阶段,中国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网球新兴市场,应更充分地挖掘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这有利于全面释放中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潜力。”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8月3日,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热度随之大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未来明星运动员”诞生的基石。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