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为纪念馆扩建工程而创作的《冤魂的呐喊》等4组雕塑令人震撼。其中一座10余米高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表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呼号、悲痛万分。时隔数十年,两代雕塑家不约而同选择 “母子”体现同一主题,传递了怎样的情感表达?
我们王家本来住在临沂城附近,我们这一支是嘉庆年间搬到沙埠的。到沙埠后,老祖宗生了四个儿子,我们是老二,大约是闹捻军的时候,我的老太爷组织大家自卫,我们这一支成了世袭大围主(村里有围墙);东院的三老太爷王荣春更有能耐,在临沂城里当了沂州府衙的师爷,他们家在府衙旁边考棚街有个小楼,前几年政府按老照片又给重建了,简直一模一样,就是比以前高了一点。到了我爷爷这一代的时候,东院老三家已经有6000亩地,我们家大概也有五六百亩地,加上其他姓王的,至少有七八千亩地,还盖了四层的堂楼,那时候算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地主了。另外,我们家还经营钱庄、布坊,商号叫“义和兴”,银票一直能用到东海边。
在纪念馆悼念广场上有一条铜板路,上面铸有2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重要证人的脚印,其中一块铜板上只有一只右脚印。周峰告诉记者,这只脚印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吴秀兰的。1937年冬,日军轰炸南京,当时24岁的吴秀兰带着3个女儿躲到了秦淮河边,一颗炸弹落在她们身边,8岁的大女儿当场遇难,吴秀兰和二女儿腿被炸伤,小女儿几天后不幸夭折。此后,吴秀兰左腿被锯,留下了终身残疾和难以弥合的伤痛。“这就是这尊雕塑的现实版啊!《轰炸》通过母亲的眼神凝固了人类文明史上这至暗时刻,传递出对战争永恒的警示。”
在开放发展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倡导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我国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伙伴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巩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坚定维护自由贸易。
纪宁说:“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逐渐进入饱和阶段,中国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网球新兴市场,应更充分地挖掘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这有利于全面释放中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潜力。”
2025年大会期间,举办的一场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现场同样是人气满满。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5年年初至今,我国机器人行业共完成投融资534次,金额达743.59亿元。其中,与人形机器人有关的项目投融资就有96次,金额达265.49亿元,相比2024年全年增长近100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新设96.5万户、第三产业新设1171.2万户。截至6月底,全国在册“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