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展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开馆以来,抗战馆紧贴时代发展,着力守正创新,坚持讲好中华儿女的抗战故事、宣传好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先后举办五期大型基本陈列,推出《华侨与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等百余个专题展览。其中,《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等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和特别奖。为进一步增强展览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我们还推出“‘流动的抗战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巡展”,搭建精品展览与全国观众的“对话桥梁”,用抗战文物讲述历史,展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截至目前,抗战馆接待海内外观众4000余万人次,收藏各类文物共计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150余件(套)。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全新亮相,展览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将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将各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重点凸显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为了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们还注重深挖细节、以物证史。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比如记载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七七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烈士证明书、关于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档案等。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和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增强参与感,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展览十分注重艺术性,增设了《长城》、《黄河》大型浮雕以及《根据地军民》大型组雕、《我要去延安》群雕、《江山永固》重彩壁画等艺术品。展览还展示了从国内外搜集的诸多珍贵影像资料。
预计8月17日8时至18日8时,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西南地区北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山东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西南地区北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其中,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和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小时雨量大于50毫米,最大可达70毫米以上。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一大批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栖息繁衍环境不断改善,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兰州机场T1+T2面积8.9万平方米,去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人次,可以说不堪重负。乌鲁木齐机场T1+T2+T3面积18.48万平方米,需要承载超过2700万人次的吞吐量。
活动现场,两岸青年联袂献上文化盛宴。原创歌曲《有一种温度叫湛江》唱响城市的温暖底色,街舞《湛江味》以活力舞步演绎“海鲜之都”的年轻气息,舞蹈《渔家姑娘在海边》则展现渔家文化的深情。压轴环节中,两岸青年合唱岭南行主题曲《走到一起来》,将气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