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国际为例,2024年,该企业密集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首次实现非洲铝土矿直供河南,首次开辟新能源业务——几内亚5号营地光伏项目落地等。
“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立足已有基础,中国制造积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正重塑新优势、迸发新动能。
希腊希中文化协会副会长,文学与哲学教授乔月·碧丝芭在品尝过蒙古族奶制品后赞叹道:“这味道让我很‘心动’,内蒙古的奶酪和国外的味道有很大不同,非常独特。”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息息相关。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大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从此前的“五统一、一破除”到现在的“五统一、一开放”,从突出破除壁垒到突出开放赋能,体现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已从内部整合转变为内外协同。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为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外部冲击加剧的背景下,更加依赖国内大市场意味着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挖掘国际市场潜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优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在扩大对内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内外联动,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这是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举措。其中,着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增强内外联动的重要抓手。当前,外部冲击压力加大,外贸企业出口遇阻。出口转内销的需求强烈,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推进,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而内外贸一体化主要障碍在于国内外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监管要求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实现国内外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对接,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
当湘江两岸的灯光与橘子洲头的晚风交织,当浏阳河畔的焰火与四方坪夜市的烟火气共鸣,暑期的长沙正以一场场热气腾腾的文旅盛宴,诠释着“人气旺、文旅热、消费兴”的生动内涵。2025年上半年,长沙接待国内外游客9740.24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1037.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5%、5.65%。如今,稳居全国热门出行目的地TOP10的长沙,正以多元场景、贴心服务与旺盛消费,让暑期经济的“热力值”持续飙升。
一年前,就在同样的赛道上,初登成年组舞台的陈圆将刷新了自己的PB,赢下了一枚男子110米栏的铜牌。一年后重回故地,如今这场男子110米栏决赛可以算是近几年来难得一见的“神仙打架”——除了已经达标东京世锦赛的刘俊茜和徐卓一,还有个人最好成绩都在13秒20区间的朱胜龙和秦伟搏。而这一次,陈圆将没有让任何对手能够在他身前率先撞线。
创新方面亮点频出,成为驱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力量。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产品装上了“中国芯”;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助长战事延绵不绝、生灵涂炭,致使和平更加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