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市场秩序监管执法更加有力。5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组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涵盖了30大类200多个品种,货值达到27.9亿元;聚焦医药、培训、理财等民生关切,大力查处违法违规广告,持续净化广告市场环境;严肃查办检验检测机构违法案件,依法撤销、注销1242家机构的资质;每年都开展民生计量领域的专项检查,如2023年开展了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2024年开展了水电气民用“三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和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切实维护了民生计量公平。
打造就业友好型产业,积极顺应增长动能转换。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指出:“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培育都要重视扩大就业容量。”基于经济发展长周期视角,只有积极顺应增长动能转换,打造就业友好型产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就业扩容提质。要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增强新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扩容提质相协调。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推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确定、重大生产力布局与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同步开展。
“身边咨询健身的朋友多了。”在广东佛山工作的林珊珊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以前去健身房的人不多,现在健身房里70%-80%的器械都处于使用状态”。
Keep平台数据显示,夜间参与线上运动团课的活跃用户占比达65%,瑜伽、拳击、飞盘等课程成为社交破冰利器。这种集体意识的转变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形成共振,推进全民健身与公共卫生政策深度协同。
为了让每一辆坦克都能合格地交付部队,坦克试车员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这项工作考验的不仅是试车员的调试技术,更是他们的细心、耐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就业形势新变化,作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部署,形成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都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深刻论述,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科学指引。比如,《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等。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将稳就业摆在“四稳”首位;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论述,深刻洞察内外部环境演变和就业矛盾变化,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不断探索就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就业促进规划和就业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我的人生,摧毁了曾经的生活。我曾经自给自足,受人尊敬,如今却只能乞求援助,只为让孩子吃上饭。我们虽生犹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