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方白鹳!”在鄱阳湖湿地,英国游客艾玛兴奋地说。望远镜里,一群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东方白鹳正在浅滩觅食。作为观鸟爱好者,艾玛难掩激动心情:“这个物种目前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只有约9000只,终于在中国亲眼看到了!”
这个夏天,调研组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外国游客不再只是扎堆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大都市,而是“另辟蹊径”,深入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美丽乡村。金准认为:“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外国游客‘中国游’的旅游模式实现了升级。”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一趟车进站,从车头走到车尾上水、再复检回来,就要走上一公里。邓俊峰和同事们,从早上6点半一直干到深夜12点,一趟接一趟的列车,中间几乎很少有停歇的时候。
Owens警告说,如果达美航空与Fetcherr的合作证明成功,其他航空公司很可能会迅速效仿。“当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找到了新的赚钱方法,整个行业往往会跟进。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这些策略会从航空业扩散到酒店、娱乐票务,甚至医疗领域。”她指出,动态定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最初是航空公司的专利,如今已被广泛用于演唱会门票、体育赛事,甚至主题公园。
从天津的泥塑体验馆,到潍坊的风筝店,再到广州的醒狮文化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成为外国游客“中国游”的新去处。在成都道明镇竹编工坊,师傅的耐心示范让澳大利亚姑娘菲比的动作不再生硬,竹条在她手中纵横交错,一把扇子逐渐成形。“原来自然的东西能这么美。”她由衷感叹。
消火栓不是快递柜,而是生命的守护神。然而,当消火栓被快递塞满,当消防水带被包裹缠绕,当紧急时刻消防器材无法快速取用,我们就会失去最佳的灭火时机。用消火栓“签收”快递不仅暴露出对生命安全的漠视,还踩踏了法律底线。
近期,快递被消火栓“签收”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据《法治日报》报道,在北京市某大型社区,楼内消火栓竟充当起了快递柜,消防水带上堆满快递,消火栓也被快递塞得满满当当,严重妨碍消防器材的取用……此前,多家快递公司的App和小程序都可以选择或自定义设置代收点为消火栓。7月15日起,一些快递公司对此进行了修改,已经不能设置为消火栓。不过,有的快递公司仍然支持在地址栏中直接将收件地址填写为消火栓,系统并不会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