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经济战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西尔维娅表示,4月之后的经济报告显示,就业增长开始停滞,通胀压力悄然上升。
过去“十年一遇黑天鹅”的时代已经结束。2020年出现疫情、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2023年红海危机、2025年又会有新的“黑天鹅”,几乎每年都有突发风险。因此,“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地点”正深入企业的基因。这与政治无关,只是出于现实考量:我如何确保我的企业能够持续运营?
而在杭州,这类情况更加显著。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杭州中小学生的多项体测数据都更好了,像是立定跳远增加了1.9厘米,引体向上增加了1.2个,一分钟仰卧起坐增加了1.8次。
以西安咸阳机场为例,扩建后拥有4座航站楼,航站楼面积高居国内前5。但西安咸阳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排在全国第11位,西安去年GDP仅排在全国第21位。
中国经济网天津8月7日讯(记者 秦佳鸣) 作为“九河下梢”的水陆要冲,天津自古便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今日,“何以中国 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循着年画的墨香、古建的肌理,探寻这座古镇里流淌千年的文化共生密码。
一方面,我们正处在高度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企业采取“在中国、为中国(“in China for China”)的策略,通过更多地在中国投入,来保障自己“为中国市场服务的在华供应链”,因为这是抵御外部冲击的办法。
彦辞:报告中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首先,正如中国企业正面临内卷、通缩和激烈竞争一样,欧洲企业也有同样的处境。我们看到不少欧企虽然能够实现营收增长,但由于激烈的竞争、产能过剩、市场内卷,利润率不断萎缩,企业正陷入困境。我们还发现,部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利润开始高于在华利润。
22.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合理确定失信惩戒范围和力度,要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发挥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及守信激励作用,对存在轻微失信行为但积极纠正的经营主体,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的情况下暂不纳入失信名单。对存在一般失信行为的失信主体可以给予宽限期,通过和解分期履行、兼并重组、引入第三方资金等方式盘活经营主体资产。积极运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单次解禁等制度,促进被执行人积极履行裁判义务、双方当事人执行和解,实现“双赢、共赢”。建立失信等级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情况,每半年对其信用等级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裁判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及时帮助其修复信用,出具证明材料,让经营主体及时回归正常生产经营轨道。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机构、市场监管等单位的衔接联动,推动信用评级机构优化民营经济组织的评级方法,推动修复结果互享互认,增加信用评级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