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购平台搜索“人饲料”,不难发现大都为粉末形态的产品,需冲调后食用。类似商品月销售从数千到数万件不等,某款“人粮”上线3天销量即突破2.4万份。有关“人类饲料”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也达数千万。
陕西榆林高西沟,几代村民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沟、垒埝窝,种上了苹果树、枣树、杏树、核桃树,再不是“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的旧日光景。
研究人员介绍,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是七三一部队医学犯罪的延伸机构,是侵华日军细菌战重要参与者与关联者。新公布的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身上申告书》中,有一名技术人员的档案显示其还曾供职于化学战部队。
如果说“人饲料”实为营销噱头,本质是代餐产品,那么它们究竟能不能满足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摄入?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主管医师王霞介绍,临床上基本治疗膳食包括流质、半流质、软食和普食。所谓“人饲料”冲得稀一些就成了流质,而冲得稠厚便成了半流质。“这类食物在临床上一般作为过渡阶段的饮食,适合消化功能比较弱的患者比如肿瘤患者,或者是术后的病人。”王霞说。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228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当天在上海举办。活动上,多位专家带来生态科普报告,从水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实践、科学传播等多重视角,诠释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那么是不是“人饲料”就一无是处?王霞认为,也需理性看待。“比如说有些人工作忙吃得比较少,营养不够、不均衡等,那它可以作为临时的代餐。”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减重手术后,或是有短期减重需求的人如多囊卵巢的妇女在短期内备孕,这些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热量摄入的人群可以通过代餐助力。“一个月之内,每天替代一两餐,这个是可以的,但不能长此以往餐餐都去替代正常的饮食。”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如今的余村旧貌换新颜,入选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曾经的矿山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矿山公园,裸露的岩壁被爬山虎层层覆盖,运矿铁轨改造成了承载历史记忆的“时光步道”。坐在矿车改造的座位上,抬眼便是青山绿水,让人不禁感叹生态变迁带来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