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步栈道建好后,游客可直抵深山,亲见杨靖宇率部建起的指挥部。”王忠实说,以前多是老人来,现在年轻人也都到此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完)
时光流转,人心中矗立着永恒的丰碑。杨靖宇在冰天雪地断粮多日仍战至最后一息,令敌人惊叹“中国有他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左权不顾个人安危断后阻敌,牺牲前最后一刻仍在指挥战斗;佟麟阁、赵登禹身负重伤依然不下火线,以战死沙场尽了“军人本分”;新四军“刘老庄连”与大量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台儿庄大捷的背后,是“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的悲壮……穆青曾感慨:“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批伟大的民族脊梁,依靠他们的不死的抗争精神,才免遭灭亡。”
有时,我会假想,倘若巧遇一鳞半爪的历史碎片,有没有可能就此再现原生态的历史情景呢?有一封寄自江西的《“救亡漫画”从苏州到宁都》通信:“我捧着一颗苦痛的心孤独地流浪着,因为乘不到车坐不着船,只好长途步行,跋山涉海,栉风沐雨,尝尽人生的苦味!但在各地,我总找机会,尽我的力量,去干我应做的事。各机关各团体及军队中,请我替他们画了许多宣传画,除大量将漫画张挂街头外,逐日编绘抗战漫画壁报。不久流动第八区一带,住的是四面透风,上无顶,边无窗的破房子,吃的是粗陋的饭食,在大都会过惯的人,跑到这里,无异是两个世界。但在事业上,我获得极大的安慰!八区七县,毗连闽粤,向为内地的屏障,风俗强悍,富于民族意识。在敌人企图更加深侵略的时候,我们决定在这山荒地僻,贫瘠不堪的苦地方,埋头干一下!”——从中我清晰地感受到前辈的胸襟气度,而如此传统知识分子承担正义和道德的使命感,是当下不可及的,常有欠缺的,惟独不缺时常流露出自以为“精英阶层”似的不屑的脸与嘴。
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国难当头,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今天,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聚涓滴之力成就江海之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办不成的事。
回望走过的路,审视脚下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总是让人感慨万千。在见证过抗战烽烟的卢沟桥旁,“复兴号”列车呼啸前行;在当年雁翎队抗日杀敌的白洋淀畔,“未来之城”雄安拔节生长;在历经血与火洗礼的南京中华门一带,流光溢彩的繁华景象令游客流连忘返……
百年前,孙中山以世界级港口勾勒出一个积贫积弱国家的突围梦想;百年后,中国不仅实现了三大方向港口现代化的宏愿,更以全球货运前十的港口占八席的体量,将港口群锻造成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经多方协同,最终在原墓区投资20余万元,修建烈士合葬墓、新立纪念碑、扩建纪念广场,建成集瞻仰、教育、传承于一体的规范化烈士纪念设施,并将其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对原有的纪念亭进行专项修缮,全面修复外墙,清洗加固碑体,严格依照管护责任协议进一步压实村委会日常管护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在史料挖掘方面,精准确定85名烈士身份信息并备案,启动“为烈士寻亲”行动助力3名烈士遗属寻亲成功;整理英烈事迹印制成册2000余份供群众参阅。联合镇政府和宣传部门打造开放式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漫画展陈、事迹讲述等沉浸式项目,形成“史料研学+仪式教育+情感共鸣”的立体传承体系,确保纪念环境庄严、肃穆、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