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国,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通过援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推广中国成熟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及模式、开展沙尘暴监测与早期预警合作等举措,深度参与蒙古国“十亿棵树计划”行动;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合作开展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双方共同编制技术规程,建成23公顷生态屏障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面积达1万公顷……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积极同上合组织各方分享技术和经验,携手开展荒漠化治理。
8月26日电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为贯彻落实噪声法、固废法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此前发布了将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并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
8月2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会上介绍,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优化、一升级”。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 李国宏:洛阳桥上的栏杆共有525根,其中雕刻有狻猊的是104根。不仅仅具有艺术装饰的作用,也增加了栏杆的配重,让栏杆和桥板结合更加稳固。狻猊的外形像狮子,把它们安放在洛阳桥上,也寄托着百姓希望这座桥长久安稳的一种美好愿景。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是培育市场主体的沃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市场主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外,今年前7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和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我父亲有个老部下叫乔明甫,他告诉我,父亲当时在山西部队中威望很高,基层部队指战员都愿意跟他打仗,他到哪里,哪里就是胜利。”
2022年,金塔县建成民法典馆,该馆为第一批甘肃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室内展厅分6个板块对民法典进行解读释义,室外法治文化广场各类法治元素130多处,让居民在娱乐、休闲、健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如何提高无机营养的吸收效率?其实,聪明的植物早就有了答案。植物除了通过根部直接吸收营养外,还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协助,高效地获取营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在获取植物光合产物的同时,可以帮助植物从环境中高效获取氮、磷等营养元素,与植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