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35岁的宝妈黄静静来到孩子王广东广州荔湾领展广场店,带两个孩子做小儿推拿的同时,顺便购买第二天出游路上的小零食。
在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北京商报记者跟随“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采访团走进白塔寺、钟楼、先农坛。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一系列以文化地标建筑IP为核心的文创产品正悄然“出圈”——白塔寺妙应白塔玩偶、钟楼的钟鸣福至立体冰箱贴、先农坛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古老文化建筑正通过创意设计焕发青春活力。这些新业态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并以更轻盈、更时尚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北京文化的新故事。
锚定自主创新的还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广州企业小马智行将4颗计算芯片集成于方寸之间,使体积、重量、功耗、成本锐减50%-80%,成功研发全球首款L4级量产域控制器。
今年暑期,暨南大学共组织100支校级团队及一批院级团队,2000余名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专门组建了近20支“人工智能+”突击队。师生们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服务团队还吸引了近200名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参与。
2024年度高等级获奖项目中,有近半数成果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相关,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相关5项,生物医药领域相关17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9项,总占比49.2%。此外,新材料领域相关19项,航空航天领域相关3项。
比如传统的理论认为,“糖”(葡萄糖)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碳源。本项目创新性地融合分子生物学与代谢流技术,发现脂肪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油”,才是植物传递给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这颠覆了菌根共生领域以“糖营养”为核心的传统碳源营养交换观念。
8月的伊河畔,暑气蒸腾,龙门石窟游人如织。这座位于河南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已成为文旅“顶流”。步入景区,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气泡升腾翻涌,成为龙门灵动之韵。
为玩偶设计制作“娃衣”正成为消费与出口领域共同的热点。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