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欧盟虽然对中国有所防范,但双方仍有不小的合作空间。据中国欧洲学会近日发布的报告,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创新的重要国家。欧盟也在持续加大对数字转型特别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中欧在数字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潜力,产业互补性也持续显现。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曝光了一批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其共同特点是企业忽视品牌、质量、技术竞争,为获取短期市场份额和利润,降低成本投入,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这些忽视品牌卷价格、牺牲质量卷成本,罔顾规则卷下限的恶性竞争行为,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滑,直接影响百姓消费权益,破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生态。
除此之外,50年来中欧建立了70余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这也反映了中欧之间合作领域的日益扩大。从24亿美元到7858亿美元的贸易规模跃升,从单一货物贸易向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的多元拓展,中欧双方已经从经贸合作向政策对话、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监管等全球议题延伸,成为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
数据还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黄金ETF增仓量为84.771吨,较2024年上半年增仓量30.696吨,同比增长173.73%。至6月底,国内黄金ETF持仓量为199.505吨。
当前,多种因素造成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一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部分行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现有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有限市场空间内进行竞争;二是部分企业关注眼前利益,缺乏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意识,习惯于拼成本、打价格战,甚至故意制假售假,无视法律底线。三是部分领域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给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突破底线以可乘之机。
其中,“村晚”大比拼,一村一夜一精彩;长子理发、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等特色劳务品牌技能大赛,高手同台竞技;百姓舞台秀,地道乡音一开口就带着岁月的韵味;长子文创展销,讲述精卫填海、尧王教子等神话故事,让更多民众了解这座“神话之城”……
随着8月1日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除了自称与上述国家达成协议外,美国与欧盟、韩国、印度等数十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则陷入僵局。
“以前觉得法院离得远,现在看《忻说法》,觉得法官就在身边。”在忻州,很多人有个习惯:遇到法律困惑,先点开《忻说法》看看有没有类似案例;茶余饭后刷手机,也会随手转发节目里的法律知识点。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处处长温振华告诉记者,《忻说法》是该院网络普法工作的创新实践,核心就是把“忻州味”融入法治宣传。开播两年多以来,《忻说法》始终坚持“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这一定位,所有素材都来自忻州本地的典型案例——小到“双十一”的消费陷阱,大到土地纠纷、家庭矛盾,都是老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事儿。45期节目期期都接民生地气,成为忻州人朋友圈里的“普法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