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埃及汉学研究的重要创立人,阿齐兹的书海人生恰是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从戏剧小说到学术专著,他专注翻译中国作品,出版40余部译作;在华求学工作近20年,回国后撰写《中国的尝试》等著作,编著《中国作家小辞典》等工具书,他为阿拉伯世界打开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上海8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伤口渗出液管理一直是创面护理的一个难点。记者28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和学者受植物根茎结构启发,成功研发出一款可智能管理伤口渗出液的仿生敷料——“根茎仿生膜”,有效解决了传统敷料液体反流、二次损伤等难题,为创面修复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
老河口是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当地深耕循环经济新赛道,着力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倾力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新热土”。同时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创新“村企帮建共同体”等模式,建设10个项目投资超市,策划420余个返乡项目、15个就业创业平台,吸引1.3万余人返乡就业创业,助推返乡“三业”融合发展,有力支撑返乡群体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历代水利工程不仅聚焦解决供水和防洪问题,也支撑了漕运、灌溉与景观建设。以北京城为例,其境内水系由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及泃河构成,“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自西周燕都因水患迁往蓟城起,历代均重视水利建设:战国建督亢渠,曹魏修戾陵堰、车箱渠,隋朝运河永济渠北抵涿郡,为北京成为古都城奠定水利基础。此后,金代引莲花池水入中都,元代郭守敬主持修建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明清改引玉泉山水,西郊结合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三山五园”,既保障京城、运河用水及西郊稻田灌溉,又兼顾景观设计,使北京城成为中国古代山水园林城市的典范。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对于当代城市规划仍具有指导意义。
暮色中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游客摩肩接踵,各族群众的笑脸格外鲜活。研修班成员漫步其中,目光所及皆是安宁祥和的生活图景。拉脱维亚24电视台电视主持人、记者安西斯·博古斯托夫斯说:“不同民族和谐共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是非常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最高级的松弛感,不是强迫自己休息,让自己慢下来;也不是简单地休个假,让自己享受有条件的放松,而是一种高度的自洽,一种真正的自我和解,让自我认可的喜悦灌注生活的每个角落。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