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客运方面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约有3.5亿人乘坐飞机出行,目前航空人口的数量达到4.7亿,成为全球航空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75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48.5%和18.3%。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得益于研究,我们对孤独有了更多认识。首先,孤独问题严重影响健康。研究表明,孤独和社会隔离会增加死亡率、痴呆和中风的风险。对成年人而言,孤独与心脏病、肥胖等慢性病相关,并且会降低工作表现和投入程度。孤独的少年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游戏成瘾,或遭遇睡眠障碍。此外,孤独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孤独的孩子也更可能辍学。
当机器假装“看见”我们时,关键在于另一端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们或许不会那么在意机器的评判,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会真正关心机器的看法。
华盛顿特区霍华德大学的生殖正义学者帕特里斯·赖特(Patrice Wright)讲述了科特尼的例子。科特尼是一位黑人女性,也是一名怀孕的研究生。在第一次产检时,她的妇产科医生和她说要控制体重,还提到了政府为贫困母亲和儿童提供的食品补贴计划(即妇女、婴儿和儿童营养补充计划)。这些言论让科特尼意识到:这名医生认为她正在领取相关补助,不了解基本营养知识,而且很可能会超重。事实上,虽然科特尼收入较低,但她并未领取补助,对营养知识也颇为了解,而且并未超重。科特尼感到自己被严重误解和忽视,之后便没有再回去看这位医生。赖特指出,这种明显的误识(治疗师会称之为共情失败),给她带来了压力、愤怒和焦虑。
担任中央深改委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对改革的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系统部署,引领改革方向、推进改革进程、督促改革落实。
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用“孤独”一词来描述这个真实且日益严重的问题,但他们的判断有误。他们所谓的“孤独”,其实是另一种危机:去人格化(depersonalisation)。当人们感到的不是单纯孤独,而是不被看见的“隐形感”时,去人格化就产生了。这里缺失的是学界所说的“被承认”、“被在乎”或“被看见”的感觉——即你是否被其他人真正看见、听见,甚至能在情感上被理解,而不是感到自己无足轻重、如同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