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2025年上半年,我国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矿产地38处,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继续增长。
此后,“永巨”矢志不渝,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私合营,合并八家企业,改称阳泉市阀门厂,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制为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再到2021年响应国资国企改革,“落户”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这家百年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如今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进一步促进同济大学与民盟、兄弟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上海加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首先是“集中收废”。渝水区142家养殖场、年出栏60万头生猪产生的粪污,以及大量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统一由这家生态农业公司收集。
我国具备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基础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十四亿人口,其中有四亿多中等收入人群,我国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今后还有稳步增长空间。从供给看,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7月10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25处。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在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进一步巩固我国铷矿优势地位;在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7月10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解读夏粮生产情况时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棉花打顶一直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链条上最后一块‘硬骨头’。”深耕农业机械研究多年的自治区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研究员裴新民指出,“这款全球首创的棉花激光打顶机器人的诞生和应用,意味着我国棉花生产即将实现真正的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