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各民族团结奋斗、年轻一代展现出满满的自信与活力,都非常打动我”,从乌鲁木齐的创业者到喀什的学生,易卜拉欣看到,“全体新疆人正满怀希望地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地区经济发展使当地民众直接受益,这些发展成果的转换令易卜拉欣尤为赞赏,“在新疆,不同民族的人们和谐地生活和工作在一起,共同推动家乡发展进步。他们的团结和奋斗是推动政府政策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动能。”
走进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大坪村,主题党日馆前的党徽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革命老区,大坪村陆续涌现曾焕乾等革命烈士,每年有3000多个党组织前来参观。
走进宁夏银川丽景街玺悦社区“宝宝屋”,老师生动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宝宝搭建积木造型,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自从社区有了‘宝宝屋’,我家宝宝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社区居民李阿姨对这种“花式带娃”赞不绝口。
江苏众星摩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洚:整个世界市场非常广阔,靠一两个人或者一两家企业单枪匹马肯定是不够的。一起“出海”,把中国的好产品销往全世界各地。
将青春奉献给这座世纪工程,对于参与其中的水利青年们来说,无疑是幸福的。在建设者心中,这项世纪工程的意义远不止于防洪。王洪玉看着远去的货船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淮河安全泄洪迎来了巨大提升,也为航运出海创造了条件。”陈小新憧憬着未来:“也许当人们经过204国道桥看到一条大河向东流、7000立方米洪水平稳汇入大海时,能想起有一群年轻人曾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推开迟子建书屋的门,仿佛走进东北的冰雪世界,和书中描写的一模一样!”游客孙桂英感叹。在湖南益阳市清溪村,迟子建书屋用雪花、雪松等装饰,还原了作家故乡北极村的风光。
如今,他带着课题组的年轻人继续奋战在棉花育种研究第一线。“育种工作传承性很强,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有定力。不是没有赚更多钱的机会,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从头干到尾。”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内外多重挑战,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前景的忧虑上升、信心下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认为,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发布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向世界发出强有力信号,向世人展示中国致力于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积极姿态和坚定决心,对提振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将大有裨益,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