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的抗日行动得到了广泛响应。中共满洲省委派人与他联络,表达支持与合作的意愿;爱国学生组成宣传队,奔走于城乡之间讲述江桥抗战的事迹;商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就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武装,也把这四字绣在战旗上加入抗敌行列。“还我河山”就这样以各种形式传遍东北的城镇乡村,成了不同阵营人们共同的心声。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台青在此次参访中发现两岸文化深厚的同源性。在西王母宫,他们看到来自台湾信众的朝圣照片和捐赠碑记;在伏羲庙,共同敬拜中华人文始祖。台青王伯翰表示:“这些信仰和文化习俗在台湾也流传很广。来到这里,就像找到了源头。”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1400余名陕西青年踏上西部计划的征程,近700人奔赴新疆——他们中,有想“亲眼看看课本里的大西北”的海南学子王广英,有背着近百斤行囊的农业专业研究生王宜熊,也有坚定地说“西北人的使命,就该是建设西北”的陕西姑娘贾欣。跨越四千公里,近年来陕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务边疆、奉献青春的征程,他们中380余人选择扎根基层,传唱属于青春与热土的时代之歌。
值得一提的是,9月7日即将在昆明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主办方中国新闻社还将把《生命线之滇缅公路》(高清仿真1 :1复制,1/1)捐赠给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作为永久收藏。该论坛以“致胜利 话复兴 谋大同”为主题,汇集百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港澳台侨人士,这幅作品亦将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沟通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情感的重要艺术载体,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奋进的精神。(完)
“投资于人”是相对于“投资于物”而提出来的,体现“见物更见人”的投资理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物的投资”立竿见影,极大助力了我国经济起飞。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铺摊子、上项目的老路子难以持续。202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52万亿元,放在全球来看也是“大块头”。然而,投资效率却在下降,从2008年到2023年,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由2.84攀升至9.44,表明增加产出所需的投资明显变多。同时要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身健康、美好体验、能力提升买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住房、保险等发展型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且带动放大效应明显。传统“物”的投资边际收益递减与“人”的投资乘数效应对比日益彰显,投资重心就要从“物的积累”转向“人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今年我种植了2亩辣椒。今年辣椒一斤1.2元,亩产是2500公斤,2亩地能收入1万多元。村里就有辣椒收购商,不用出去,在本村就能卖掉。”里村一村民告诉记者。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报道称,阅兵式上展出的所有技术均是中国制造,已经投入实战使用,这些无疑是全球军事技术最尖端的重要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