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26日是这一年的中秋节,蒋介石听说日本将不接受国联的仲裁,并主张中日两国直接交涉。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我不能任其枭张,决与之死战,以定最后之存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战而亡,以存我中华民族之人格。”并决定迁都西北。对蒋介石来说,前几天的希望突然落空,这一个中秋节显然不太好过。这一天的中午,邵元冲则在家中祭祖,与蒋介石的心境类似,邵元冲在日记中记录:“前方多难,虽遇令辰,益滋慨耳。”
大学生进技校学技能,看似反差,背后折射的是广东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真实变化:在新一轮产业变革里,既有纵向专业深度、又有横向技能宽度的“π型人才”需求激增。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健全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机制,努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贡献。(苏同轩)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514万,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占常住人口的23.5%。伴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预计“十六五”初期本市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或将达到峰值。养老需求日趋旺盛,与之相匹配的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关键。经过持续培育和发展,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者超3.4万人,越来越多既精于一线照护,又兼具管理潜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涌入这一蓝海市场,尤其是一批又一批科班出身的00后加入养老行业,用自身的专业和活力,持续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作为科班出身的康复治疗师,汪唯一为老人带来了专业化的康复理念。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沓资料,里头全是老人的健康档案。每个老人入院时都有一份详细的康复档案和评估量表,包括失能状况评估、偏瘫评估、步行功能评估等,能掌握老人的基础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护和康复,老人会再接受一次评估,实现“一人一策”的精细化服务。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她还会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老人从训练到康复的过程遵循着人的生长规律,好比一个婴儿从躺、坐,到站立再到行走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付出时间和极大的耐心。”
还有一位叶阿姨长年照顾失能的丈夫,自己却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张健和同事赶到时,她一直在呕吐,意识模糊。他们帮她垫枕头、服下速效救心丸,一直等到120赶来……之后还在家里陪护她丈夫,直到儿媳赶回来。“那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是别的工作给不了的。”她说。
同时,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曾经给国民党政权真正控制东北以希望,但最终使得满清复辟力量得以成立伪满洲国。不过,就国内政局而言,一方面,由此,此时国内较为边缘的政治力量得以放言抗战进而争夺话语权,进入国内政治舞台中央;另一方面,国内边缘政治力量既然有了重回中枢的机会,那么也意味着国内氛围将逐渐实现有限度的开放,社会各界团结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
其时身在北平的张学良,9月19日的卯时(上午五时至七时)即收到了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与张学良的参谋长荣臻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并于当天上午接受了媒体的采访。然而,就蒋介石在9月19日给张学良的致电来看,蒋介石在发电以前尚只是通过上海方面的来电得知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消息,尽管张学良在此前至少已给蒋介石发来两电告知。也许是因为蒋介石抵达南昌后,各方发来的电文太多,蒋介石尚未来得及一一批阅;也许是因为各种原因,蒋介石此时尚未收到张学良发来的电文。值得注意的是,张学良在这一天的致电与受访中,均强调对于日军的侵略,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