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月5日电 (记者 戴梦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3日在北京举行。香港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持续热议。多位香港各界人士4日对记者表示,从九三阅兵感受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与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他们强调,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当被问到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时,Harry Zhu和Brad Podray都说,愿意抛开计划,随心漫游中国,或许是去看熊猫,或许是去尝美食。(完)
1928年,16岁的聂耳怀揣报国理想,瞒着家人赴湘参军。1930年,未能戎装卫国的他转而投身音乐事业,远赴上海学习,自此踏上用音符唤醒民心的道路。
随后,研学团一行来到庆城县农耕文化博物馆——这里也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展馆内,288件农耕器具、182件农作物样本与1489件实物,沿着“周人兴起”“教民稼穑”脉络铺开,还原了4000多年前周先祖在庆阳拓土垦荒、开启农耕文明的历程。
这场热闹的背后,是一门古老艺术。塘坊木偶戏起源于江西省广昌县塘坊镇,相传源头可追溯至汉代。它属提线木偶戏,木偶以荷木雕刻,头部、四肢关节以丝线相连。演员凭借手中丝线,便能让木偶击鼓、舞剑、送物、翻跟头,动作细腻逼真、活灵活现。
聂耳的音乐之路植根于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自幼接触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的聂耳,滇剧、花灯、洞经音乐是其童年熟悉的旋律。
后岩村是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地处宁德市古田县、屏南县及南平建瓯市三县交界处,素有闽东“小红都”之称,曾是中共屏古瓯中心县委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先后有70多人参加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后全村有30多人被评定为五老人员。
1996年,谢帮银正式拜师学艺,系统掌握了塘坊木偶戏的唱、念、做、打。同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艺人一起成立了“启新木偶戏剧团”。从一个热爱看戏的青年,到真正走上舞台的操偶艺人,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木偶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