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建设方——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兴向记者介绍了园区内的楼宇节能改造。他将园区实现低碳乃至零碳的思路总结为替碳、降碳、固碳、易碳四个路径,以上正是降碳环节的重要体现。
2018年,杨艺琼看好家乡藤茶产业前景,回乡承包1000亩茶园,建起藤茶加工厂。彼时正值来凤藤茶产业困难期,杨艺琼加工的藤茶销路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将校企协同贯穿教学全链,让微专业真正成为联通课堂与职场的“立交桥”。有高职院校开设智能网联汽车微专业,企业工程师带学生拆解最新车型电控系统,学校教授同步讲解理论框架,结业作品直接用于产线升级;还有的高校跨境电商运营微专业由平台运营总监带队,学生分组运营真实店铺,结业考核直接看销售业绩。“企业出题—双师授课—实战验收”,这种闭环式的培养模式能够锻造出市场所需的人才。
“这里有心灵港湾,也有发展平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学明感慨,“今天的西部,正诚心诚意拴心留人,既全力发展经济,为人才施展身手创造条件;又关心生活改善,让人才在西部安下家也安下心。”
一位喜欢在友谊商店玩滑板的大二学生认为,商场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以前商场更多关注“货”,如今则更应该关注“人”,“老一辈可能希望商场更干净、高大上,但是很少考虑到精神需求”。他喜欢逛街,喜欢去商场发掘一些新潮事物,认为商场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活力。
“村超”“苏超”等体育赛事的出圈,与近年来演唱会、沉浸式文旅等爆火有着相似的背景,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在虚拟网络遨游太久后,对真实连接、深度体验的强烈渴望。
一位45岁的母亲扎着浅紫色羊角辫,坐在摊位边,帮初中生女儿卖周边。她自嘲“打不过就加入”,“入坑”是为了跟女儿有更多共同语言。一开始她分不清角色,“乍一看以为都是女生,结果人家其实都是男生”。一个音乐游戏里49个人物,“我怎么记得住那么多”。现在,她能熟练地把同一个角色的周边摆成一列,自如地使用“黑话”,叫顾客“老师”和“宝子”。
要让学子投身西部,首先得让他们了解西部。“为啥都带着超大流量网卡?”暑期支教出发时,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李然好奇地问学生,答案不约而同:“西部的网络肯定不方便、总掉线。”她连连摇头:“刻板印象!你们到了,一定会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