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异时移,山川流峙,古人认为治水“无一劳永逸之计”,如何实现水城共生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营建的首要问题。回顾历史答卷,因势利导、水土并治、蓄水调洪等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为现代都市应对雨洪挑战、建设韧性城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方案。传承传统生态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必将续写人水和谐的城市建设新篇章。
今天(27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专题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贸易额约为5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上合组织是一个运转高效的多边机制,其成员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成员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20万亿美元,比组织成立之初扩大了13倍多。”谢伊托夫表示,这些客观数据显示,上合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蕴含着巨大潜力。
谢伊托夫同样关注到上合组织多年来的发展。他指出,近年来上合组织正稳步转型为多功能合作机制,涵盖经济、能源、贸易、文化与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领域,正逐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合作生态系统,“这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调整,更是深层次社会需求与区域动态的反映。”
古人主张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例如,大禹治水采用的“疏川导滞”之法,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时,利用河湾地形建无坝引水枢纽,都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城市选址营建上。在当代,“因势利导”要求城市规划与水利建设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避免大规模削山填湖、裁弯取直,使水城关系顺应自然的脉络生长。陕西省汉中市在统筹城市发展和汉江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汉江河道原生态岸线,守护南水北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浙江省全面推进生态治水,在国土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注重资源本底,优化城乡区域布局。这些实践延续了传统生态智慧,是新时代推动“人-水-城”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民心相交也越发密切。天津已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分享发展经验,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
嘉兴市秀洲区主办方代表、农民画创作家吴利英在致辞中表示,农民画构图饱满、色彩明快,充满浓郁的水乡风俗情趣,既描绘了嘉兴秀洲传统的风土习俗,又反映出新时代农村生活的变迁。此次精选的56幅佳作来台展出,是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能近距离感受大陆普通百姓的生活气息与艺术创造力,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彩。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洪磊指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俄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公平正义,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框架内加强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