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以“深化合作、共创繁荣”为主题,旨在加强甘肃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国际友好城市间的经贸交流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甘肃省外事办主任张宝军介绍说,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经济合作中心承办。自2023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为宣传推介各自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报道还称,此访或对埃中两国在军事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提供助力。据中国军网报道,根据年度军事交流计划和中埃两国空军达成的共识,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两国空军在埃及空军某基地组织代号为“文明之鹰-2025”的空军联合训练,双方派出歼击机、预警机、加油机和直升机等力量参训。
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首席专家金伯中教授表示,拱墅区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小区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特大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破解和回答了党建引领怎么引、小区治理怎么治等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了上级决策部署和老百姓诉求的有机统一、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弘扬传统和科技赋能的有机统一、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为浙江乃至全国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由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智能顶置光温室和智能人工气候室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气候条件,按照科研实验要求精准控制参数,满足大豆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出种子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为科研提供理想环境。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在分享和交流互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袁广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志鹏等专家学者,围绕龙文化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从不同角度解读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带领公众共同领略中国龙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在周口市太康县蒋埠口行政村,为了保障大棚作物正常生长,农技人员帮助种植户铺设遮阳网,为农作物喷洒降温剂,最大程度防止农作物高温灼伤。
据悉,这场活动是2025华文国际童诗交流大会的子活动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让波兰和力洋村的小朋友一起做扎染、走访古村,把中外友谊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力洋村驻村文化特派员黄小华表示,未来计划将此类活动常态化,结合四季、传统节日及传统技艺等主题内容,做成系列活动推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