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位于广西岑溪市的天星一号隧道全长4574.71米,最大埋深约165米,洞身下穿水库及破碎带,地质条件极为复杂,Ⅳ、Ⅴ级围岩占比达76%,强富水地段占20.5%,面临围岩变形、结构面坍塌、基底软化等多重风险,施工难度大。
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是建桥工业园区内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该公司通过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中的全链条数据信息以电子形式录入、存储、流通和传递,实现各种工艺文件、质量文件、生产文件和作业单据的数字化、电子化,同时通过后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运算、存储、读取、应用,实现工厂生产作业无纸化,构建高效绿色制造体系。
面对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两山”理念以辩证法破题,以系统观念解题,以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革新,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生态“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引领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独特优势。伊藤贵之提到,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日益成熟,传统应用市场已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但新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中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将为机器人产业创造巨大需求,从长远来看,中国仍是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市场。
8月11日,2025“APEC她力量助力可持续未来”圆桌论坛在韩国仁川举行,本届论坛以“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女性在助力可持续未来发展的公益模式,全球各界女性领导者共同分享“她力量”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社会公益模式等领域的宝贵经验。
野化放飞的成功,依托于湿地生态的整体改善。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刘野指出,总面积8万公顷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管理、生态修复与科技监测,为丹顶鹤等497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基础。“鸟类数量是环境的‘晴雨表’。”刘野强调。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人工繁育,并在2016年技术取得突破(采用“种鹤自然孵卵15天+人工孵化”模式,显著提升幼鹤体质与成活率),丹顶鹤种群不断壮大。通过人工繁育增加基数、野化训练放归野外,丹顶鹤越冬数量从2010年的仅5只,跃升至2024年的18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