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烽烟燃遍、山河动荡的时代,沈家这个平凡的家庭,同千千万万个乱世中的家庭一样,为避兵灾四处流离,也有亲人不幸死于战乱。但这个家庭又极不平凡,他们好几位家人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抗战,将自己的前程与国家兴亡绑定在一起,他们不知道自己走的路能不能抵达光明,但他们知道,自己的星火之力必能与万千志士之力汇集起来,中华民族必不会亡于侵略者铁蹄之下。
菲律宾大学迪利曼校区校长埃德加多·威斯坦在致辞中动情提及,80多年前,其祖父曾投身菲律宾抗日战争,其身影亦留存于展览照片之中。他强调,本次图片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
沈希约初三时就已经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学生抗日团体“上海市学生协会”(简称“学协”),举办读书会介绍革命书刊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主张宣言,参与反对汪伪政府的护校运动等活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学校的注意,甚至家里都收到了一张要求家长“保证”子弟“在学校不参加政治活动”的“保证书”。他后来回忆:“我对党所揭露的学校中汉奸教师的行为感到不满,同时对党所揭露的内战阴谋(如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特别是皖南事变)感到义愤。党的耐心教育使我逐渐认识了国民党的政治面目,并且对党的抗日主张有一定的了解。当时我看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因此十分崇敬党的英雄斗争的历史。”
展览是讲好抗战故事的生动载体。9月前后,由省、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旗展华南 砥柱中流——华南人民抗战历史专题展”将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9月至10月,由广东省文联主办的文艺专题展览将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展,展出500余件美术、摄影、电影、音乐、文学、戏剧等门类作品,生动展现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抗战时期的创作历程和优秀成果。
舀几勺粉、兑上适量水,再用力摇一摇就可直接喝下,看似方便省时,但王霞指出,如果长期吃流质或半流质,也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退化。当然,对消化道的伤害也不言而喻,有消化道“废用性萎缩”的风险。“我们的身体是有保护作用的。正常吃东西需要嘴巴咀嚼,到胃部蠕动,形成食糜再到小肠吸收。”而直接喝下去的“人饲料”则会导致胃功能的衰减退化,长此以往,即使恢复正常的普通饮食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1942年7月底,沈希约对母亲说,现在风声比较紧,敌人可能来抓人,家里要作些准备。母子俩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赵慎一会在窗台上摆花盆示警,让他暂时不要进门,他们还约定了按门铃的暗号。直到沈希约去苏北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和赵慎一、沈征东三人睡在阁楼上,万一有风吹草动,他即刻就能踩着凳子从窗口跳上屋顶脱险,弟弟就搬掉凳子,睡进他的热被窝,这样,即使敌人冲进来也看不出痕迹。
长江大保护公园就坐落在江边,当记者来的时候,眼前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盛夏时节,住在附近的人们总爱到这里休闲、聊天。可就在7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