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老乡开的工厂联系我,我们也聊得很投机,对方打了三四个电话催我去面试。就在面试的时候,他问起“以前在哪上班”,我如实说自己刚出狱。他的脸色立刻变了,语气生硬地说:“你这种情况我们要不了,你为什么不早说?如果早跟我讲的话,你就没有必要来了。”
墨脱茶叶、高原松茸……过去因物流滞后、成本高昂难以“走出去”的特色农产品,如今借助优质的快递物流,3至5天便可抵达全国各地。雪域高原的珍馐美味得以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这22个月,他告别学术生涯,带着孩子躲避炮火,照顾病中的母亲,在匮乏中一次次重建临时的“家”。他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耗尽了全部积蓄。就在这次采访后不久,他又因空袭不得不再次逃亡。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政策与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推动各领域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共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打造就业友好型政策。一是推动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衔接。统筹推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扩容提质相协调。二是加强就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协同联动。积极引导各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三是强化就业政策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推动就业政策与分配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对灵活就业的保障支持,为灵活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投资于人”力度,构建匹配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提升就业质量,必须加大“投资于人”力度。只有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更好保障人的尊严,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才能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要健全数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数智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数智技能资源供给体系,打造数智技能重点攻关平台。优化劳动者职业培训和发展环境。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优化劳动者职业发展环境,健全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数据显示,德国注册汽车数量同步创下新高。截至2025年1月1日,全国注册汽车数量为4930万,较2024年增加20万辆。尽管注册数量不断增加,电动化转型仍缓慢:2025年初德国纯电动汽车仅占注册总量的3.3%(165万辆),较2024年提升0.4个百分点。
2023年的时候,我还尝试过创业,在一所学校内包了一个档口。刚开始学校也没规定说有前科的不让进。我做了大概有半年,自己打零工攒了点钱,也找朋友借了些。那时候感觉有点盼头。但后来,公司开始筛查所有的工作人员背景。要登记信息,我就怕了。
出来之后,好像被打上了一种标签,社会没办法接纳我们。虽然很多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其实都比较排斥我们这种刑释人员。可是,既然我们被允许回归社会,就说明我们已经是合法公民,和正常人是一样的,老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反而会把我们推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