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8月20日电 (张雪盈)20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正式全面投产送电。这座超级绿色“充电宝”,额定最大送电能力800万千瓦,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
成都8月20日电 (记者 王鹏)西部地区首个质子治疗系统19日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天府院区)正式启用,这一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尖端技术落地四川,将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据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全国碳市场购买碳排放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制购买,如重点排放单位,这些单位都有碳配额,但超出的碳排放需要到碳市场购买;二是自愿购买,有些企业赚了钱,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会购买碳排放。如浏阳两家花炮企业购买“湘林碳票”,就属于自愿。“湘林碳票”的推出,也为我省碳市场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
初秋傍晚,溪畔吹拂过丝丝凉风,掠过露营地的一顶顶帐篷,阵阵喧闹和说笑声传来。从莆田市区驱车10分钟,就来到了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
7月16日,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浏阳市颐和隆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签下长沙市首张“湘林碳票”认购协议,分别认购了5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10万元的碳票交易。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购买碳票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他们将企业收益反哺生态建设,探索“烟花燃放+碳补偿”模式,推动花炮产业绿色转型落地见效。据介绍,自2024年起,湖南稳步推进“湘林碳票”工作。截至目前,“湘林碳票”已委托挂牌交易32.7万吨,实现交易1135宗,成交量3.167万吨,成交金额316.71万元;同时,全省通过湘林碳票抵质押融资合计超1300万元。
昆仑关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三次反复争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经过14天的激烈战斗,日军往九塘方向溃逃,中国军队取得了最终胜利。战役结束后,柳树人正式升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融则两利,合则共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体验中得以传承;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熏陶中得以升华。当文化灵魂与旅游载体深度融合,必将展现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能有效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开创“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当前,我国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也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更加凸显,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新时代的文旅已然成为大众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大胆尝试、有益探索与生动实践,在理念融合、职能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旅游发展品位和文化发展效能显著提升,广大人民得以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品味时代之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旅游产业属性不同、内在机理各异、运行方式有别,融合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考验,亟须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