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繁星引领”。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形成了立体化教师典型群像。“多元融合、深度探究”的改革者侯宇教授深耕教法创新;学科团队带头人夏绪辉教授带领青年学者突破先进高强钢制造成型“卡脖子”技术;还有一大批教师传承“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坚守,共同构筑起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精神坐标。学院拥有外籍院士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各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50余人。主持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2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积极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对部分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大市场渠道、国内消费、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我们要打出“组合拳”,持续发挥外贸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
王亚南认为,职业本科扩容不仅是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对症良药”,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职业本科教育因其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开展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具有相较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先天就业优势。同时,职业本科以‘专业跟着产业走’为核心逻辑,能够有效填补制造业高端化、数字经济崛起带来的人才缺口。”
王亚南还格外强调精准定位与过程监控的重要性。他建议,职业本科应注重专业层次衔接,明确专科与本科差异化定位——专科侧重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熟练应用,本科聚焦复杂系统集成与技术改进,如智能制造领域,专科培养设备运维员,本科培养生产线优化工程师,避免同质化。同时,构建质量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跟踪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重点监测毕业生技术攻关能力与岗位适配率。
未来,聚焦重点功能,临港将继续加快人才引育。庄青松介绍,临港将鼓励各类开发主体进行载体改造升级,打造形态多元、体系完备、生活便利的低成本科创空间。完善文化体育、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城市功能,打造青年交互空间,建设特色化青年集聚社区。临港还将推动新片区高校结合产业需求,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大工程硕博士、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如何展望一个民族的未来?就去看这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往和历史。中华民族是善于回望的民族,更是勇于向前的民族。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走来,汲取丰富发展经验,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耐心、信心和定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我们在百余亩荔林中融入‘状元之乡’的文化底蕴,打造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场景。”“51趣·北大”帐篷营地运营负责人林凌也表示,莆田历来崇文重教,传承千年的古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是当地人勤奋求学进取精神的体现。
据了解,钟祥将依托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等氢能装备链主企业,持续招引上下游龙头企业,加快创建省级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氢能装备制造示范园区,全力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全环节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力争2028年全市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