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筑起权益保障“防护网”。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权益保障是个新课题。人社部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明确企业的劳动保护责任,健全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印发“三个指引”、“一个指南”,也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这些指引指南、指导意见为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人社部加强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推动协商恳谈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履行劳动保障责任。
首先,开发新职业标准。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新职业国家标准的开发,明确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工作条件,对职业培训、评价提出具体要求。其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开发新职业培训大纲、教材等基础资源,鼓励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充实新职业培训师资队伍。第三,持续加大新职业培训力度。人社部将新职业作为培训的重点领域,指导各地因岗因人开展精准培训。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制定覆盖全业态的资质审核、质量评价、安全保障等通用规范。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慧监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级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度。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内外贸小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旅游等服务标准修订,研制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标准。推广品牌认证评价,树立行业标杆。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完善服务统计监测。增加服务零售额规模指标、单月增速、细分类别指标,建立服务消费统计分类目录,将新型服务业态纳入常规统计范围。四是优化城乡社区消费环境。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探索发展智慧社区,推动社区生活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种业创新是另一张“王牌”。去年“兰洽会”引进的保定农垦实业集团,在北山建起了育种试验田,试种耐寒耐旱的甘蓝8号小麦、特色黍子等品种。“这里海拔高、虫害少,昼夜温差15摄氏度,种出的粮食品质特别好。”该公司副总经理崔晓旭说,目前合作培育的新品种,亩产比老品种高200多斤,还计划推到京津冀市场。
作为中国的海洋大省,山东毗邻海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海岸线总长3505公里左右、约占全国的1/6,海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找矿空间广阔。上述案例正是山东走向海洋、走进深海“唤醒”蓝色宝藏的生动缩影。
夜幕降临,烟火气息在库车老城弥漫。广场上传来欢快的乐曲声,舞者头顶铜盘铜壶,脚步轻快,将迎宾之礼——萨玛瓦尔舞展现在游客面前,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通讯-地球与环境》论文显示,在波罗的海海床弃置的部分二战弹药上生存的海洋生物,竟多于在其周围沉积物上生存的海洋生物,如果有一个硬表面的栖息地,部分海洋生物就能耐受高浓度的有毒化合物。该结果还揭示来自人类冲突的废弃物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科学数据》发表的一项绘制美国马里兰州一战沉船舰队地图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信息。
近年来,山东把海洋矿产勘查开发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壮大海洋矿业产业集群的有力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攻关,拓展对外合作,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