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场工作室贩卖实名网络账号的行为,已经成为了社会秩序的一大威胁,是犯罪滋生的“催化剂”。犯罪分子利用这些虚假实名账号,精心编织骗局,让无数人上当受骗、倾家荡产。
8月4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果乡的小伙儿旦增达瓦收到了网购的足球运动鞋。“我想和同学去踢足球。1号下单,4号就到了。以前最慢的时候要一个星期包裹才能送来,现在快多了。”他说。
“私人健身房月卡价格在两三百元,私教费用也比商业健身房便宜一半,大概两三百元一节课。而且这种私人健身房规模不大,有时我来健身可以自己开门,自己锁门,类似于自助的形式,适合我这种晚上十一二点泡健身房的人。”林珊珊说。
回想从前的战事,她甚至觉得那时的自己“被宠坏了”:即便在交火期间,生活仍大致如常,人们照常上班,市场依旧开门,物价未有波动,水、电、网络、食物、医疗……一切尚在掌控。
“旅游旺季,我们会发一些牦牛肉干、藏红花等土特产。老余的门店就在隔壁,发快递很方便。”师玲在拉萨大昭寺附近经营着一家土特产店,也是余成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说话间,她把今天要发往内地的十几个包裹交给余成凯。
之后几年,旅游业井喷带动快递量激增,快递市场逐步被打开。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全区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20293.61万件,同比增长5.88%。目前全区共有普遍服务网点756个,其中乡镇网点629个,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傻子共振”这类伪概念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究其根源就在于,它精准踩中了当下的社会情绪痒点。在“魔法对轰”大行其道的时下,法国学者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描述的情形——“群体无意识的行为取代了个人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现实中得到了部分印证。这番景象隐含的“群体极化”风险,理应引发社会思考。
近年来,西藏邮政快递业蓬勃发展。回溯创业初期,韵达拉萨网点负责人刘建华感慨:“当时我骑一辆自行车送件,内地到西藏的包裹都是搭零担过来,一天只有十几票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