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圳市动态发布高端紧缺岗位目录清单,为产业升级提供精准人力支撑;创新实施重点企业“公益性招聘服务覆盖率”和“新增岗位匹配成功率”双提升计划,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就业服务专员机制。截至今年5月底,深圳为6451家重点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保障,公益性招聘覆盖率达41.3%,岗位匹配成功率超70%。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同样参与拔河项目的“00后”德国运动员雅各布·施莱格尔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在他看来,虽然自己的工作是体力活,但大家在赛场取得的成绩与工作本身无关。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努力工作,定义了“大家成为世运会的运动员”。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组成“灌木层”。梯度培育细分领域“配套尖兵”,能更高效地推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
大熊猫的“魔力”随处可见:市集旁,一群运动员正排队和大熊猫玩偶合影;世运村口,几位运动员正与主动交流的成都“小孩哥”交换大熊猫主题纪念徽章;来自巴拿马的运动员阿罗塞梅纳·雅克琳则在捏面人摊位前“拜师学艺”,跟着“四川师傅”学捏大熊猫面人。
长芦盐商的历史,从来就不是单线条的“受压迫史”。相反,正如关文斌所指出,清政府与盐商之间既有掠夺性的剥削关系,也存在庇护性与合作性的互利关系。这一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清承明制的原始积累“掠夺期”。新朝伊始,清廷保留了大部分明朝的盐务经营管理制度,即“包税制”:商人预缴盐税行盐后,获得世袭购买、运输和销售食盐的专营权。此外,初创的清廷更以附加税、纳贡、摊派等形式进行额外税收,缓解迫切的财政需要。商人处于被动应对状态(49、54-56页)。盛清的休养生息期。三藩之乱平定后,康雍乾盛世开始。此时,国家与长芦盐商的关系进入蓬勃发展期。廷清为了维系财政稳定,开始提供“发商生息”、税收减免等“恩典性”财政安排以及户部盐课奏销程序修订等制度性改善,为长芦盐商的发展带来一些机会。此时,商人以“捐输报销”等方式予以回报,甚或是通过行贿来影响国家政策,尽管这些活动多数事半功倍(57-62页)。晚清再次进入掠夺期:道光以后,清廷面对财政危机和外患压力,恢复甚至加剧了对盐商的经济压榨。首先,1810年代铜钱与银两兑换问题使得盐商难以为继。而为了支付河工海防等工程,国家亦不断增加盐价,所收钱文悉数随盐课上缴国库。而太平军和捻军等活动,更对盐斤运销带来毁灭性打击。为应对这些变化,长芦盐商通过走私、行贿等方法在夹缝中求生存(67-71页)。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