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发展体育经纪人队伍,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限制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定被废止。曾文莉认为,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还有待充分释放。她对已走上职业化道路多年的网球充满希望,认为网球市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将“人文”与“经济”同步纳入人文经济学研究领域,考察人文经济形态呈现的共生共荣“双强”态势,形成“共同繁荣”的人文经济形态,这成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能够有效呈现“双强”奇迹、共同繁荣格局,就会形成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人文经济形态。我们能看到,个别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城市,既没有发展好经济,也没有保护好文化,没有形成“人文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也有一些城市和地方虽然经济发达,但是缺乏人文精神,也会出现发展陷阱丛生、经济基质不稳等问题。显然,“人文”与“经济”两者都弱或一强一弱,都不是人文经济形态。“人文”与“经济”双强之间具有深层的相互依赖性、关联性和支撑性。人文经济学将“人文”与“经济”双强现象自觉纳入研究对象,与此相应,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揭示人文经济形态内在规律性效应就表现为“双强效应规律”。这一规律性效应表现为:当“人文”与“经济”双方共同发展效果超越了单一、单线发展程度时,人文经济将持续发展、扩大发展、加深发展;反之,如果任意一方的偏颇造成双方的发展程度低于单一、单线发展程度和水平之时,那么,这一人文经济形态就可能会被排斥。双强效应反映和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特征,其内蕴的唯物史观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两者并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强时,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反之,任何一方的缺失或薄弱,都将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失衡和停滞。
在杭州新天地购物中心,法国人雅克购买了不少中国特色手工艺品,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当场完成了退税。“这种‘即买即退’的方式太方便了!”雅克说,自己多次来过中国,以往办理退税的手续相对繁琐,收到退税款也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在商店买完就能直接办理。“这是非常贴心的服务,能看出中国对国际游客的欢迎。”雅克说。
当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海量文化馈赠与深圳湾创新浪潮在此交会,文博会推动中华文化从“本土符号”向“全球叙事”跨越。这场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盛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超级平台。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增强。
“以前是用鱼线牵引道具小蜜蜂,时常会因为‘反光’而出戏。”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资深舞美设计师朱小宝说,首次演出,观众便对无人机“小蜜蜂”的视觉效果赞不绝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按劳分配。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同劳动形态、不同劳动岗位创造的使用价值固然不同,但都是抽象意义上创造价值的劳动,都是社会分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能力有大小、机会有差异,但职业本身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价值、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都是有价值的,都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