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在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入正在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升级与创新转化。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专门提出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数据要素×文化旅游”列为12项重点行动之一,有关文物、古籍、美术、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等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交易流通,文化数据价值的挖掘以及保护治理等,都属于重点行动计划。“沉睡”的文物、典籍与技艺也可以转化为可深度挖掘、传承、利用的“活化数据”,例如故宫博物院将186万余件藏品打造成“数字文物库”,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突破时空限制永久存续、实时显现;超过6500份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成为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云游敦煌”“寻境敦煌”变成超现实的体验。
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不仅要着重培养“硬技能”,更应该将创新创业能力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枢纽推动教育转型,不仅是锻造适应力强、创造力高、具备终身成长潜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破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当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与全面成长,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探索个性化路径,助力其实现人生价值。
《联合国宪章》第33条列举了一系列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既有谈判协商、斡旋、调查、调解、和解等政治方式,也有仲裁、国际司法等司法和准司法方式。《公约》也尊重当事方以自行选择的争端解决方式和平解决争议。
王亚南还格外强调精准定位与过程监控的重要性。他建议,职业本科应注重专业层次衔接,明确专科与本科差异化定位——专科侧重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熟练应用,本科聚焦复杂系统集成与技术改进,如智能制造领域,专科培养设备运维员,本科培养生产线优化工程师,避免同质化。同时,构建质量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跟踪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重点监测毕业生技术攻关能力与岗位适配率。
未来,聚焦重点功能,临港将继续加快人才引育。庄青松介绍,临港将鼓励各类开发主体进行载体改造升级,打造形态多元、体系完备、生活便利的低成本科创空间。完善文化体育、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城市功能,打造青年交互空间,建设特色化青年集聚社区。临港还将推动新片区高校结合产业需求,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大工程硕博士、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中国的做法为整个世界注入了新的确定性。就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全球贸易乐观情绪弥漫,并再次提振了投资者信心,美股三大指数、中国A股以及港股均录得不小涨幅。
张新表示,近年来,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对经济社会文化的拉动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在筹办和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得到充分贯彻。“十五五”期间,中国将继续积极承办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目前已有田径、游泳、体操、举重、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多个项目的世界锦标赛落户中国,我国还将引进更多项目的分站赛、系列赛、积分赛等,希望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加强与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