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21日电 (陈静 叶真于)记者21日获悉,今年以来,上海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40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7.3%。各家集装箱运营企业均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营状态。
张广汉:古镇本身并非完全排斥商业,其历史发展脉络中本身就包含集市、聚落、贸易等经济功能。许多古镇最初就是因商贸活动而兴起,从村落逐步演变为集镇,承担税收、商品交易等功能。主街多为商业街,背街小巷则以居住为主,形成了一定比例的商业空间。
安路生介绍,铁路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也体现在货运方面。在货物运输上,近些年,铁路可以运的量更多了、时效更快了、距离更远了。“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运输货物将超过250亿吨,比“十三五”预计增加50亿吨。高铁快运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昆明的鲜花、敦煌的鲜果一天内就可以运达全国的主要城市。中欧中亚班列通达欧亚37个国家300多个城市,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新三样”搭乘着“钢铁驼队”走向了世界。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货物已经达到1390万吨,品类有3000多种,大家可以更快更多地品尝到东南亚丰富的农产品。
能在落实中央改革试点任务中大胆探索,上海的一个法宝就是用好浦东新区地方立法权,以立法保障改革深入推进。2023年立法法修改,将体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作为新时代地方立法的新实践新发展,在立法法中予以确认。在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前提下,按照“不抵触”原则,对国家尚未立法的事项,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让制度创新的探索有了立法的有力支撑。
由徐州市文广旅局推出的“跟着苏超游徐州”多城文旅推介活动,旨在深度依托“苏超”的巨大流量平台与球迷热情,精准触达潜在客群,将赛事关注度有效转化为实地文旅消费动能。
在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造镇运动”中,人们目睹了太多文化标本的异化:常德桃花源古镇斥资50亿打造“桃花源”,如今变成一座到处长满荒草的“空城”;陕西韩城古城曾因“拆真建假”被多部门通报批评;天水古镇斥近9亿元巨资开发却造成大规模的古迹破坏……在住建部公布的数百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部分却陷入“保护性破坏”悖论,我们不得不追问:古镇开发的初心究竟何在?
澎湃新闻:近年来,古镇(古城)开发从“热潮”逐渐转向“降温”,多地出现假古镇、过度商业化、人气不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以湖南大庸古城为例,25亿元投资与日均不足20人的客流形成巨大反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是个别案例还是普遍趋势?
2025年1月,蝶变后的“那雅·风土志”项目焕新亮相。一个农耕文化的传统村落,摇身一变成了具备办公、休闲、社交、旅居等多种功能的现代生活社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