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凝心铸魂,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胸怀报国志的奋斗者。爱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近现代以来优秀企业家薪火相传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怀报国志”的要求,深刻揭示了民营企业家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同频共振的内在逻辑。“报国志”是爱国情怀的实践升华与时代表达,强调将个人奋斗、企业发展主动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大志向与行动自觉。企业营销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从张謇“实业救国”兴办近代民族工业,到卢作孚在抗战烽火中组织“宜昌大撤退”保存民族工业命脉,从陈嘉庚倾资纾难支持祖国抗战与教育,到荣毅仁、王光英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一代代爱国企业家在国家民族的关键时刻,以赤诚之心和果敢行动,谱写了实业报国、振兴中华的壮丽篇章。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道路是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事实表明,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今天。忠心爱国,是衡量企业家政治上是否坚定的“试金石”。
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4月,《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外发布;7月,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通过市场规模优势形成“引力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我国不断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越往馆内深处走,历史的回响愈发清晰。大会会歌旋律响起,配合着展板上详实的三十天日程简介,1940年山东省联合大会召开时的盛景再次在眼前展开:会场上,3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抗协会员济济一堂,白发苍苍的耆老名流,气宇轩昂的士绅贤达,双颊被太阳晒得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的农民、工人代表,还有那些眼神中燃烧着救国火焰的年轻男女……这绝不仅仅是一份名单,而是抗战时期山东大地上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最真实的民意。这份名单以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深深震撼了我。正是这种空前的广泛包容,像最牢固的粘合剂,真正把国民党爱国人士、开明地主士绅、“千千万万的民众”、“浩浩荡荡革命军”凝成一个整体,铸就了最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紫甘蓝种植只是里仁村积极开辟农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立足土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及瓜果种植,培育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今,一幅产业多元、富民强村的振兴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绚丽铺展。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锐意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民营经济总体实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为我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集中了我国92%以上的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以及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脱贫攻坚中,12.7万家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产业投入超过1100亿元、惠及超过18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已有23.51万家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额1.2万亿元、捐赠额(含物资折价)564亿元,惠及全国16.19万个村。今年上半年,15.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提供就业岗位283.8万个。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能够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展现万千气象,民营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此外,进入暑期,居民出游热情高涨,人口迁徙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逐渐走高,7月均值环比上升15.3%,同比上升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