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某供述,其从抢红包软件得到启发,认为可以通过抢号软件快速抢占号源,于是在网上论坛上发布抢号软件“需求帖”,后有人接单为其制作抢号软件。白某使用软件抢号并倒卖挣钱,逐渐享有一定“名气”,患者和其他号贩子都联系其挂号,由白某预付挂号费后加价出售,根据号源的稀缺程度,加价150元至500元不等。相关三甲医院挂号系统升级,白某亦对软件进行维护升级,并抢号倒卖至案发。
被告人白某听说倒卖医院号源比较赚钱,便动起了“赚快钱”的念头。白某指使他人为其制作、升级多款专门用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的抢号程序,后使用上述程序,大量抢挂医院号源,高价贩卖号源牟利50余万元,严重干扰正常医疗就诊秩序。经鉴定,上述抢号程序具有突破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未经授权调用服务访问接口、自动获取医院挂号数据的功能,为破坏性程序。
8月1日上午8点45分,李湘蓉、卢雅琴和王润生被逐一带上法庭。李湘蓉批着头发、戴着眼镜,卢雅琴只简单扎着马尾,王润生白发丛生。
长芦盐商的历史,从来就不是单线条的“受压迫史”。相反,正如关文斌所指出,清政府与盐商之间既有掠夺性的剥削关系,也存在庇护性与合作性的互利关系。这一演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清承明制的原始积累“掠夺期”。新朝伊始,清廷保留了大部分明朝的盐务经营管理制度,即“包税制”:商人预缴盐税行盐后,获得世袭购买、运输和销售食盐的专营权。此外,初创的清廷更以附加税、纳贡、摊派等形式进行额外税收,缓解迫切的财政需要。商人处于被动应对状态(49、54-56页)。盛清的休养生息期。三藩之乱平定后,康雍乾盛世开始。此时,国家与长芦盐商的关系进入蓬勃发展期。廷清为了维系财政稳定,开始提供“发商生息”、税收减免等“恩典性”财政安排以及户部盐课奏销程序修订等制度性改善,为长芦盐商的发展带来一些机会。此时,商人以“捐输报销”等方式予以回报,甚或是通过行贿来影响国家政策,尽管这些活动多数事半功倍(57-62页)。晚清再次进入掠夺期:道光以后,清廷面对财政危机和外患压力,恢复甚至加剧了对盐商的经济压榨。首先,1810年代铜钱与银两兑换问题使得盐商难以为继。而为了支付河工海防等工程,国家亦不断增加盐价,所收钱文悉数随盐课上缴国库。而太平军和捻军等活动,更对盐斤运销带来毁灭性打击。为应对这些变化,长芦盐商通过走私、行贿等方法在夹缝中求生存(67-71页)。
穿行在密集的车流、人流中,记者感受到股道间热浪翻滚,此时温度已经达到45.4摄氏度,进站列车的空调还在不断排出热风,46岁的上水班班长邓俊峰和工友们冲进热浪中,给列车加水。
在记者的左手边就是我国北方地区西安徐州等地出土的玉器,而在记者的右手边就是江南一带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金器,金玉良缘在此相会了。
夜晚的世运村,这位老木匠成为主角。汹涌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运动员把满头银发的理查德高高举起,志愿者挥舞着手机中的灯光,理查德笑着用手中啤酒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