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部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转而追求大众化、标准化的文旅商品。大量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而来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市场,甚至“特色小吃”也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这种千篇一律的商业业态和建筑风格,使得游客体验感下降,导致古镇吸引力减弱。
临近午饭时间,在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幸福驿站内,工作人员普珍和曲尼卓玛正在餐厅忙碌,冲洗雪豆、猪蹄,将青菜洗净切好……根据菜单安排,她们将准备好雪豆炖蹄花、炝炒白菜等餐食,供10余位老人享用。
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展厅里,收藏着一艘残长5.6米、最宽处53厘米的独木舟,这是东亚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独木舟,距今约8000年,无声地展示着浙江先民对远方的向往、对江海的探索,以及深植于基因中的开放探索精神。
换电已经成为蔚来、乐道用户首选的加电方式,用户所获得的电量补给中超五成来源于换电,超过八成用户能够在居住地3公里范围内找到至少一座换电站。2025年7月以来,蔚来能源日均换电约9.7万次,平均每0.88秒就有一台车从换电站出发。相较公共充电,换电累计为用户节省约6703万小时,意味着平均每位用户多节省109小时,陪伴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相较同级别燃油车,换电累计为用户节省补能费用约209亿元,意味着平均为每位用户节省3.4万元,可用于3趟家庭出境游。
澎湃新闻:近年来,古镇(古城)开发从“热潮”逐渐转向“降温”,多地出现假古镇、过度商业化、人气不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以湖南大庸古城为例,25亿元投资与日均不足20人的客流形成巨大反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是个别案例还是普遍趋势?
45岁的苏州人张志坚是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如今已成为新桐乡人。“有人调侃我是生在二线城市,学在一线城市,最后扎根在了三线城市。”谈及留在桐乡的原因,张志坚笑着说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事业留才”,二是“政策留才”。双重支撑下,张志坚所在团队实现研发突破,所在企业成为我国首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复合纤维的制造商。
缺铁、少煤、无油,浙江人均资源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先天不足”的浙江做对了什么,靠什么实现了发展跨越?
汪清木耳产业正经历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蝶变。孙永芳团队积极拓展高端市场,在展示中心,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研发的玉木耳“润润”,以及适合凉拌的“脆脆”、适合炒菜的“糯糯”等数十种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