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阜平曾长期是晋察冀军区和边区政府所在地。为了向边区军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在阜平县城创办了《抗敌报》(1940年11月改名为《晋察冀日报》),1948年6月终刊。从1939年3月到报纸终刊,晋察冀日报社曾数次转移到马兰村。
达珍退休后被西藏大学文学院邀请担任古籍修复指导老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档案修复指导老师以及西藏博物馆档案修复及字画装裱修复指导老师等。她认为目前西藏文献修复的专业人才仍然紧缺,希望能够加大培养力度。如今退而不休是希望能为守护西藏历史记忆继续尽一份力量。(完)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故乡如醉远,天末且栖迟。沥血输邦党,遗风永梦思。悬崖一片土,临水七人碑。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在阜平县马兰村胭脂河畔,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墓碑上的这首《题马兰烈士墓》,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全新亮相,展览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将14年的抗战历史贯通呈现,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将各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视野中,重点凸显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为了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们还注重深挖细节、以物证史。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比如记载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七七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烈士证明书、关于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档案等。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物展品和场景展示相结合、静态陈列和动态演绎相结合,突出互动性,增强参与感,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展览十分注重艺术性,增设了《长城》、《黄河》大型浮雕以及《根据地军民》大型组雕、《我要去延安》群雕、《江山永固》重彩壁画等艺术品。展览还展示了从国内外搜集的诸多珍贵影像资料。
在河北雄安新区,“华北之肾”白洋淀绿意沁人、苇荷摇曳。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实地考察,指出“既要利用白洋淀自然生态优势,又要坚决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今的白洋淀,是296种野生鸟类和48种野生鱼类共同的家。
海口8月17日电 (何明芳 王羽晴)海南铁路海口车务段17日发布消息,受热带低压影响,铁路部门对部分进出岛旅客列车运行秩序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