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经贸与科技问题外,延宕三年的乌克兰危机是近年来中欧关系另一突出的挑战,更因欧盟将经济议题安全化、多次将中企列入对俄制裁名单,暴露出双方分歧与互信赤字持续加深。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7月22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活动在山西太原启动。本次活动将深度挖掘各地各部门网络法治建设丰富实践与显著成效,全景呈现山西全省在依法治网与依法治省方面的充分探索与创新成果。
除此之外,50年来中欧建立了70余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这也反映了中欧之间合作领域的日益扩大。从24亿美元到7858亿美元的贸易规模跃升,从单一货物贸易向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的多元拓展,中欧双方已经从经贸合作向政策对话、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监管等全球议题延伸,成为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
金正恩强调,要根据日益剧变的现代战争残酷尖锐的环境,不断升级发展炮兵战术和战法,并表示期待和相信,全军各级部队进一步切实树立重视训练风气,全力以赴地开展实战训练。
记者了解到,该立法联系点打造了“一核两点多功能”立法综合服务平台,为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提供了可行路径。一“核”,是以管委会为主体,借助“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机制”发挥合力;两“点”,是依托管委会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的山西智创城和山西软件园内开设的2个“法务管家服务试点”;多功能,是指构建“线上+线下”工作平台,增强企业群众参与立法便捷度。
2010年,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早期的互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用上亿件衬衣换取一架空客飞机的经典互补案例已成为过去。如今,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开始涉猎价值链上端。《德国之声》今年5月的一篇报道承认,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部分行业甚至已成为技术领跑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欧洲企业近年来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今天,我们推出“三伏探哨·新变化 新风貌”系列报道,既聚焦高温下哨兵的战斗风采,也关注科技赋能带来的执勤新变化。在这组报道中,您将看到汗水与智慧的交织、坚守与创新的融合,敬请关注。